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   )

    A.至莫夜月明 B.南声函胡

    C.北音清越 D.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以示成

    A.试使斗而才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此物故非西产 D.旬余,杖至百

  • 3、下列各项中对诗歌作品的赏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说,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官倒是因年老多病而罢退。这体现了诗人素怀远大政治抱负,但因国家动荡及自身老病而不得施展的悲哀。

    B. 《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昔日繁华和麦子繁茂的乐景来反衬扬州城残破的“悲”,仅以十字就暗示了扬州浩劫后的荒凉。

    C. 《湘夫人》中用了一些比兴的问句,如湘君所唱“鸟何萃兮蓣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来起兴,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

    D. 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蜀相》中诗人主要是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平乱,建立功业。《书愤》中诗人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 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

    B.不贰过   贰:重复

    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偷盗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敬爱兄长

  • 5、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济:拯救

    B.晋师济河   济:渡过

    C.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济:帮助

    D.无济于事   济:有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河落日

    李瑛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语言极为传神。

    B.“辉煌的、凝重的/沉入滚滚浊波”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沉入黄河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的氛围。

    C.“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写第四节所描述的历史风云已经远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

    D.“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中,“闪烁”的不仅有星星还有唐诗,形象地写出了唐诗的辉煌灿烂。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了五千年”以等待的时间之长衬托这一刻的重要性,同时为后文描写黄河落日的壮美作铺垫。

    B.“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的/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C.“一个字一个字”运用反复的手法,说明唐诗字字珠玑,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的礼赞之情。

    D.诗歌第二、四节均以四个结构相似的二字词语起首,音韵和谐,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耐人寻味。

    3作者为什么要以“黄河落日”为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景色的?请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的《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画面简约精巧,惟妙惟肖的刻画凸显了荷在水面上错落有致、亭亭玉立的神态。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腻描摹出十五之夜、明月映照下桂树影子的可爱姿态。

    (3)《韩非子·有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依法治国的作用,认为“奉法”强弱是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以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男女爱情,《氓》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以桑叶的质色润泽来暗示女子年轻貌美。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一句直接表达了他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的心志,而其诗《饮酒》中“____________”一句也委婉地表达了相似的心境;《饮酒》诗中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意象、意蕴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南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有“儿女泪,君休滴”,是化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来。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心境类似于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的《劝学》中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史之所学也”,《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景物与人事对比, 写出物是人非之感。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报效国家的愿望。

    (3)《赤壁赋》中作者和友人游赤壁时举酒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__________”实质上是一种有违自己原则的行为。

    (3)《曹刿论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在齐师败绩后观望敌情的举动。

    (4)《桃花源记》中表明桃花源中人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表述重视复习,从中获得快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化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逍遥游》中,叙述宋荣子面对外界的称赞与非议的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上)》中指出强秦被起义军快速打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而文中最能体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寓情于景,感叹六朝历史如水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两次抗金情景,表明收复之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先写空林烟火之景,一个“迟”字,写出天阴地湿、空气潮润,炊烟在雨中迂回飘移、缓缓升起的情景,透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B. 颈联写诗人观槿折葵,习养心性,体悟人生之道。“朝槿”,即木槿,因其花朝开暮落,故称。古人常以它象征遗世独立,刹那的美丽,一瞬间成永恒。

    C. 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

    D.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沆,太初,洺州肥乡人。沈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沈留守,京师肃然。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沈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沈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帝以流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愿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来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巴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当时遂谓之“圣相”。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沈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来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B.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C.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D.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中国古代男子和女子举行加冠礼时所取,供平辈和晚辈称呼,与名有关。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分三甲,二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户部是中国古代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的机关。

    D.封岱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勤奋好学,才干卓著。为政理事,深得皇帝的器重与信任,时人称他为“圣相”。

    B.李沆襟怀坦荡,明辨忠佞。善于识鉴,不赞同任用梅询、曾致尧等浮华浅薄好事的人。

    C.李沆克已奉公,公私分明。家人劝他修缮私宅,他不答应,居家清谈也绝不言及公事。

    D.李沆深怀忧患,富有远见。他认为与契丹和亲,会导致皇帝奢侈放纵,不利于国家治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莹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矩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读了上面的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出现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