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谦辞敬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六晚上我请大家小酌几杯,届时在“陶然居”恭候你们。
B.幸亏有您的鼎力相助,我才在这次考验中顺利过关。
C.这只是我的一点愚见,或许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D.我们家家教很严,当我们犯错时,令尊从不轻易饶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全,都)
崇山峻岭(高) 审容膝之易安(深知)
B.夫人之相与(交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C.感慨系之矣(附着) 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意态,情趣) 舟遥遥以轻飏(船缓缓前进)
D.茂林修竹(修整) 列坐其次(旁边)
向之所欣(从前) 景翳翳以将入(日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0月13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启动仪式上说,外国人每当担心中国经济不行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变好。
B.沈善洪先生爱才如命,他在杭州大学当校长期间,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如今都是文学、经济、心理学等学界的翘楚。
C.记者检索发现,正版流行APP问世后,总会有大量“山寨”APP涌现,这些盗版APP多存在植入木马、劫持流量、偷跑话费等问题。
D.市气象局提醒市民,未来一周天气大多是以阴雨天气为主,建议市民外出时需携带雨具,并注意防寒保暖,由于阴雨天气,交通方面需注意安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任何科研工作都是建立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天使粒子的发现,得益于先前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探索,它也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成果。
B.2017年以来,该省已推荐16家企业创建了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工程,省政府想以此为示范推进全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C.当报刊销量下降时,经营者卖其他日用品本是一种自救,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以超范围经营为由将这条路堵住,就是在遏制市场规律。
D.某校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孩子超过47.1%以上,阅读超过1小时的孩子仅占12.8%。
5、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
B.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C. 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
D.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老夫子
鲁 迅
高老夫子一跑到贤良女学校,即将新印的名片交给一个驼背的老门房。不一会儿,就听到一声“请”,他于是跟着驼背走,转过两个弯,已到教员豫备室了。何校长不在校;迎接他的是花白胡子的教务长,大名鼎鼎的万瑶圃,他新近正将自己和女仙赠答的诗《仙坛酬唱集》陆续登在《大中日报》上。
“阿呀!础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佛想要蹲下去似的。
“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皮包照样地做,并且说。
他们于是坐下;一个校役便端上两杯白开水来。高老夫子看看对面的挂钟,还只两点四十分,和他的手表要差半点。
“阿呀!础翁的大作,是的,那个……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实在是少年人们的座右铭!兄弟也颇喜欢文学,可是,玩玩而已,怎么比得上础翁?”
高老夫子此刻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因为他的豫备——东晋之兴亡——本没有十分足,此刻又并不足的几分也有些忘却了。他烦躁愁苦着;从繁乱的心绪中,又涌出许多断片的思想来: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但同时还模模糊糊听得瑶圃说着话,正说着,尔础忽然看见他举手一指,这才从乱头思想中惊觉,依着指头看去,窗外一小片空地,地上有四五株树,正对面是三间小平房。
“这就是讲堂。”瑶圃并不移动他的手指,但是说。
“哦哦!”
“学生是很驯良的。她们除听讲之外,就专心缝纫……”
“哦哦!”尔础实在颇有些窘急了,他希望他不再说话,好给自己聚精会神,赶紧想一想东晋之兴亡。
“可惜内中也有几个想学学做诗,那可是不行的。维新固然可以,但做诗究竟不是大家闺秀所宜……”
尔础忽然跳了起来,他听到铃声了。
“不,不。请坐!那是退班铃。”
“瑶翁公事很忙罢,可以不必客气……”
“不,不!不忙,不忙!兄弟以为振兴女学是顺应世界的潮流,但一不得当,即易流于偏……”校役又送上两杯白开水来;但是铃声又响了。
瑶圃便请尔础喝了两口水,才慢慢地站起来,引导他穿过植物园,走进讲堂去。
他心头跳着,笔挺地站在讲台旁边,只看见半屋子都是蓬蓬松松的头发。瑶圃从大襟袋里掏出一张信笺,展开之后,一面看,一面对学生们说道:
“这位就是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现在经何校长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
高老师忽而觉得很寂然,原来瑶翁已经不见,只有自己站在讲台旁边了。他只得跨上讲台去,行了礼,定一定神,又记起了态度应该威严的成算,便慢慢地翻开书本,来开讲“东晋之兴亡”。
“嘻嘻!”似乎有谁在那里窃笑了。
高老夫子脸上登时一热,忙看书本,和他的话并不错,上面印着的的确是:“东晋之偏安。”书脑的对面,也还是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不见有别的动静。他猜想这是自己的疑心,其实谁也没有笑;于是又定一定神,看住书本,慢慢地讲下去。当初,是自己的耳朵也听到自己的嘴说些什么的,可是逐渐胡涂起来,竟至于不再知道说什么,待到发挥“石勒之雄图”的时候,便只听得吃吃地窃笑的声音了。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他也连忙收回眼光,再不敢离开教科书,得已时,就抬起眼来看看屋顶。屋顶是白而转黄的洋灰,中央还起了一道正圆形的棱线;可是这圆圈又生动了,忽然扩大,忽然收小,使他的眼睛有些昏花。他豫料倘将眼光下移,就不免又要遇见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海,只好再回到书本上,这时已经是“淝水之战”,苻坚快要骇得“草木皆兵”了。
他总疑心有许多人暗暗地发笑,但还是熬着讲,明明已经讲了大半天,而铃声还没有响,看手表是不行的,怕学生要小觑;可是讲了一会,又到“拓跋氏之勃兴”了,接着就是“六国兴亡表”,他本以为今天未必讲到,没有豫备的。
他自己觉得讲义忽而中止了。
“今天是第一天,就是这样……”他惶惑了一会之后,才断续地说,一面点一点头,跨下讲台去,也便出了教室的门。
“嘻嘻嘻!”
他似乎听到背后有许多人笑,又仿佛看见这笑声就从那深邃的鼻孔的海里出来。他便惘惘然,跨进植物园,向着对面的教员豫备室大踏步走去。
那里面,两个装着白开水的杯子依然,却不见了校役和瑶翁。看壁上的挂钟,还只有三点四十分。
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然一热;又无端的愤怒;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
“嘻嘻!”
他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笑声。这使他更加愤怒,也使他辞职的决心更加坚固了。
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起笔并不拖泥带水,直入情节,写高老夫子刚一来到贤良女学校任教就受到教务长的热烈欢迎,激发起读者对他授课表现的心理期待。
B.作为学校教务长的万瑶圃并没有真正的才学,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从反面烘托了高老夫子,而且使高老夫子的人物形象更具有社会典型性。
C.高老夫子没有注意到教务长的离开,是担心学生嘲笑自己以及因为准备不充分而不得不“熬时间”,这些描写充分暴露了他浅薄无能的特点。
D.高老夫子来贤良女学校任教是乘兴而来,受了挫折以后又丧气颓唐,无端愤怒,咒骂学堂“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2】请分析画线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鲁迅创作小说非常关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进行心理刻画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居室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隐寓了作者的恬淡自在、自守高洁的人生态度。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无衣》中表现战士们枕戈待旦,马上奔赴战场杀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中感叹人同此心、各念其家后,指斥秦王贪得无厌又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一诗中表明自己追慕先贤、爱国报国,矢志收复中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 《论语选读》,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政以德》)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其不可而为之》)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__。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仁者爱人》)
(5)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之风》)
(6)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高山仰止》)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诲人不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高骚》中提到,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 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篇名句默写。
(1)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____, 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标题“从军行”中的“行”字表示王维的这首诗是“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
B.本诗气势豪迈而悲壮,描写了一场发生在边陲的战斗,是边塞诗人王维的代表作。
C.从“动”“起”“渡”到“战”“系”“归”,可见全诗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写的。
D.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人战斗时紧张忙碌、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
【2】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哪些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吏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B.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C.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D.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 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陟”“除”等。
C. 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D. 孝文帝:“孝文”是汉文帝刘恒的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 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C. 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D. 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王阳明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林语堂
一个人只有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或磨炼,才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或收获。这好比香料,捣的越碎,磨的越细,香的也就越浓烈。 ——杨 绛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也许没有大师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但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岁月光阴、泪痕足迹。那么,对上面的格言你有怎样的理解、认识、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