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少年中国说》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清楚—________ 灵巧—________ 敏锐—________ 特别—________ 秘密—________
3、根据要求填空。
李明在读课外阅读时,不知道“貂”字怎么读,他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而张红在写作文时“谦虚”的“谦”不会写,他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yuán quán | yuǎn ɡǔ | ɡuàn ɡài | bì bǎnɡ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dànɡ dí | chún jié | chén āi | yī liàn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5、补全下列成语
全神(_______) 依依(_______) (_______)当空 (_______)无功
拍手(_______) 滚瓜(_______) (_______)叠翠 (_______)渠成
赏心(_______) 毫不(_______) (_______)欲滴 (_______)及待
半途(_______) 开卷(_______) (_______)好问 (_______)勃勃
笑逐(_______) 藕断(_______) (_______)见山 (_______)朝至
6、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1】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一个文段,完成练习。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________权重如山、腰缠万贯,________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________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________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或是 就 由于 B.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C.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D.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2】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野菊花
①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②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滋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③几番秋雨秋风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④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的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⑤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茂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⑥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à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⑦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文章前三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动物的睡眠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也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火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去追逐虫子,惟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本文介绍了 、 和 三种动物的睡眠。
【2】读了短文,动物睡眠不全是为了休息,主要是因为( )。
A. 气候变化 B. 习性怪异 C. 环境不适 D. 食物缺乏
【3】为什么海参需要夏眠呢?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蜗牛喜欢( )的环境?
A. 高温干燥 B. 温暖潮湿 C. 低温潮湿 D. 任意一种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两处过渡句,他们在文中起了 作用。
【6】这篇说明文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2、课外阅读:
空心树
①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舒展着自己的枝叶。可是年轻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yún chèn( ),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把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一些。
②有一天 年轻柳树对老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 你看我多气派 那些房子呀 人呀 我都不放在眼里 看他们谁不chēng zàn( )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 他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③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会变空的啊!”
④年轻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美貌。
⑤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因为年轻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衣上,树心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柳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到年轻柳树心竟然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做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年轻柳树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准文中的拼音,规范书写汉字。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近义词:谦逊(_____) 气派(_____) 吸收(_____)
(2)反义词:称赞(_____) 痛心(_____) 得意洋洋(______)
【3】给第二小节加上标点。
【4】年轻的柳树为什么会变空心的?主人对它的空心为什么痛心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轻柳树听了主人的话,会怎么样呢?它又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空白处写几句话。(至少用上一句歇后语或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柳树和年轻柳树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美文欣赏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奥妙
人类有文字,其实大自然也有它的文字。
粮食是人类的食品,而粮食是农民种庄稼生产的。冬天,如果下了场鹅毛大雪,你可能认为庄稼要冻死了,但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却说,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有一句话叫“瑞雪兆丰年”嘛 。
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文字之一。在乡村,如果出现鸡、鸭、鹅往树上飞这样的反现象,有经验的人就会知道,地震即将来临。
在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指南针,人们上山砍柴时如果要辨别方向,就看大树的年轮。在年轮密集的地方,就是北;在年轮稀疏的地方,就是南。有年轮帮忙,即使没有指南针,他们也不会迷失方向了。在夕阳正红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美丽的晚霞,你一定会感叹它绚丽无比、光彩夺目,可是,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却知道,明天是一个阴雨天,应该把衣、被收好。
由此可见,懂得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大的用途。只是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必须得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如果你用心了,就能发现大自然文字的奥妙与乐趣。
【1】读了本文,我懂得了冬天下大雪,预示着“______________”。动物反常,预示着________。辨别方向,要看 。夕阳正红时出现美丽的晚霞,预示着____________。
【2】大自然有无穷奥秘,除了科学知识,我们还能从中发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文字的奥妙与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根据上题的思维导图,完成了一部分梗概写作,请你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起初,群雁的头领阿卡对尼尔斯的傲慢很反感,不愿意带着他飞行。但是,在湖边的树林里,尼尔斯从狐狸斯密尔的口中救出一只大雁,阿卡很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瑞典,飞往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在格里敏的大楼里,灰老鼠企图占领黑老鼠的大谷仓。尼尔斯加入保护黑老鼠大谷仓的行动中。他吹奏一只小口哨让灰老鼠离大谷仓越来越远。此后,雁群更加信任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的梗概是借助__________的转换来串联故事的。除此之外,梗概片段中还有一条情感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小明的思维导图,仿照他的写法,再续写一段梗概,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15、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台 (35分)
题目:掌声
要求:(1)要把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写清楚。
(2)要文通句顺,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