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内在联系是( )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2、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知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 )
A. 强学会 B. 保国会 C. 兴中会 D. 同盟会
3、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A. 洪秀全
B. 石达开
C. 杨秀清
D. 洪仁玕
4、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此判断其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能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5、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6、通过它,英国最早向清政府获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它”指的是
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虎门条约》
D. 《望厦条约》
7、“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描述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属于中国梦深刻内涵的是
①国家富强 ②实现四个现代化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今年寒假,你的一位朋友来怀化游玩,想要去参观中国著名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你会带朋友去( )
A.芷江受降纪念坊 B.通道转兵纪念馆 C.芙蓉楼 D.洪江古商城
10、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愤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民族独立
B.创办了近代教育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结束了封建帝制
11、某历史活动小组准备编写《重庆谈判》话剧本,你认为下列哪一个人物不可能出现在剧中( )
A.毛泽东
B.蒋介石
C.周恩来
D.张学良
12、“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这表明( )
A.土地改革影响深远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工业化的成就巨大
D.“大跃进”成果明显
13、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78年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大跃进、放卫星、人民公社
14、八年级(2)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有关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与历史结论不相符合的是( )
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维新派和革命派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和途径是一致的
1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16、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政治腐败昏庸
C.当时中国社会经济落后
D.清政府临战时战和不定
17、曾经互联网上流行:东北有个杨靖宇,其别名叫“忠良将;东北有个张学良,其别名叫“兵谏蒋”;东北有个杨利伟,其别名叫“震宇航;东北有个王进喜,下列称号适合王进喜的是( )
A.铁人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人民的好战士
18、下图是1919年5月《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图上方文字为“广生行,南京路,双妹牌,本国货,化妆品,名目多……”下图反映出当时社会
①等级观念的消失
②女子衣着的情况
③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④出现支持国货潮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如下图所示卡片资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军旗升起的地方 |
A.金田起义
B.安庆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0、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发展为后来的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中山大学
D.南京大学
2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解放了东北全境—— ______ 。
(2)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一一 ______ 。
(3)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______ 。
23、《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4、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创近代探索路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 ______ ,被称为“铁人”的是 ______ 。
26、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_ 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2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 |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________上书言事 |
经济 | 鼓励________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
文化 |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________ |
军事 | 裁减绿营,训练________ |
28、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人),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_____(人)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9、洋务运动中,后期以“____”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
30、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突出贡献。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1、伟大的历史人物顺应历史的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请问哪次会议确定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请写出八路军总指挥和新四军军长的名字。
(3)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坚决抵抗。请分别列举一位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指挥军队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领导人的姓名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位于-----
(2)开国大典的举办地-----
(3)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在-----
(4)浦东开发区位于-----
33、周恩来,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卓著功勋彪炳千古,其崇高风范铭刻人心。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7年)8月1日晚,周恩来主持参谋团委员会议,讨论南下行军路线问题。写出这一事件是什么?简述其历史意义。
(2)周恩来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出现。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案?
(3)根据近代史上的相关知识,周恩来的行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你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
——据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