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有硫酸钾和碳酸钾的混合物52.6g,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钡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64.4g,并得到不饱和溶液188.2g,则加入的硝酸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6.1%
B.11.8%
C.11.6%
D.5.9%
2、已知反应,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的质量为
A.1.6g
B.1.2g
C.0.3g
D.0.9g
3、北方早餐中的豆腐脑滑嫩可口、富含营养。下列关于豆腐脑的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泡豆
B.磨浆
C.滤渣
D.煮浆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中混有CO—通入澄清石灰水
B.NaCl中混有KC1—溶解过滤
C.CuO中混有C—在氧气流中加热该混合物
D.氮气中混有氧气—点燃
5、下列物质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C、CO、O2
B.H2、CO、C
C.C 、CO、CO2
D.H2、O2、CO
6、“分类”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合金:生铁、青铜
B.化学变化: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C.氧化物:干冰、氯酸钾
D.可燃性气体:氢气、氧气
7、请根据自然界中碳一氧循环示意图,通过图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可能破坏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碳一氧循环
D.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8、下列关于化学家和化学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B.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结论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9、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为对苯二胺(C6H8N2),是一种有毒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有N2分子
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g
C.对苯二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
10、螃蟹作为美食已进入千家万户,蟹肉中的砷(As)元素以有机砷()的形式少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8 g
B.中有一个氧分子
C.一个分子由 19 个原子构成
D.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5:11
11、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O
C.2H
D.Cu
12、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金刚石裁玻璃
B.杂交水稻谷子碾成大米
C.辞旧迎新时燃放爆竹
D.实验人员佩戴防护眼镜
13、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14、2022年11月19日是我国第31个消防日,主题为“抓质量安全,保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C.清理沼气池,进行灯火实验
D.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15、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氮气是无色气体—用作保护气
B.氢气具有可燃性—作高能燃料
C.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16、下列过程本质上与其他不同的是
A.海水晒盐
B.火力发电
C.白炽灯照明
D.工业制氧气
17、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加碘食盐
B.氢能汽车
C.无氟冰箱
D.无磷洗衣粉
18、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比较
C.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D.验证木炭具有吸附性
19、铬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2价
B.+3价
C.+4价
D.+6价
20、下列物质间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3O4→CO2→O2
B.Fe→FeCl3→MgO
C.CaCO3→H2O→H2O2
D.Cu→Cu(NO3)2→AgNO3
21、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能迅速变成红棕色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为氮原子和氧原子
22、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A.图一: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图二: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三:向等质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图四:等质量块状大理石和碳酸钙粉末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稀盐酸反应
2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B.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所以物理性质相似
C.木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D.碳与氧气质量比为3:5时燃烧产物既有CO又有CO2
2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所以物质的用途都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25、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B.红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金属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26、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鞭炮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有木炭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C.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D.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27、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醛(CH2O)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_(最简整数比)。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①中“2”表示_______________。
②CO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
④硫酸亚铁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
⑤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原理灭火。
29、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30、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其净水原理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
(2)实验时要处处注意安全。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
(3)吸烟有害健康,燃着香烟的烟气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
(4)海绵铁是多孔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请回答: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海绵铁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_____。
31、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水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经检验过滤后的水为硬水,所加的试剂是_____;生活中将这种硬水转化为软水所用的方法是_____。
(2)图2为水的沸腾实验,该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 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图3为水电解器,b中所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将图3中水的变化情况与图2中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请从微观角度来解释二者的本质区别_____。
3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点燃后的镁带应移至_______(填仪器名称)上方以防烫坏实验桌。
(2)双氧水制氧气: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_______。
(3)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4)湿法(硫酸铜溶液)炼铜原理:_______;试验过程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_______色。
33、根据下列甲、乙图示和相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3)图乙表示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_______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铝_______铜。(填“>”“<”或“=”)。
34、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热散风之功效,药理实验表明,金银花的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普遍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已知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 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1)金银花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绿原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5、(7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元素名称为 ;
(2)13号元素中在化学反应容易子失去___________个电子;
(3)表中第2周期共有 种金属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 数相同。
(4)画出表中Z原子结构示意图 ;
(5)由7号元素和12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6)X3— 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X元素的符号是__ __。
36、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气_______。
②镁离子_______。
③2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_(填标号)。
①3Cl2②SO3③Al3+④3K
37、(10分)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1)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和 (填序号)。
A.医疗急救 B.食品防腐 C.航天火箭 D.霓虹灯
(2)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反应。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明对图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 镁条 | 含碳0.05%的铁丝 | 含碳0.2%的铁丝 | 含碳0.6%的铁丝 |
燃烧时 的现象 |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 未填 |
①表中“未填”部分的内容应为__ ___;
②铁丝在氧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 。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 ____。
Ⅱ.图2中的反应现象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其主要目的是___ 。
38、小明同学利用不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小明先用图1中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指出仪器 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物质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燃烧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实验后,小明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验中,能否用金属镁来代替红磷进行同样的实验?原因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又设计了图3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温度达到40℃时,白磷可以燃烧。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剧烈燃烧,放热;
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②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39、(1)用仪器名称填空:
用作搅拌、过滤和引流的是_________;用作反应容器的有________;和______;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有胶头滴管和_______;用作热源的仪器_______,向此仪器中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2)根据如图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A熄灭酒精灯 B加入固体粉末 C称量固体氯化钠 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①如图A所示,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图中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先将试管__________,用长柄钥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再慢慢竖立起来。原因是避免药品粘在__________________上。
③C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称取氯化物的实际质量为___g。
④D图的实验操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计算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开佯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