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辽宁省营口市初二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 2、报刊社论是对时事的品评。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C.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的地点是(   )

    A.广州 B.上海 C.檀香山 D.东京

  •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 5、下列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从土地私有制走向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改革

  • 6、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民报》。”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 8、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人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推崇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了

    A.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B.中外发展的不平衡

    C.崇洋媚外的恶习惯 D.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9、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开辟了新时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反映了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D.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

  • 10、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A.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B.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 1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起什么思想大讨论(     

    A.两个“凡是”

    B.改革、开放

    C.农村“大包干”

    D.实践是解放思想的唯一标准

  • 12、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战略转移”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秋收起义 C.长征开始 D.长征结束

  • 13、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较大变化,观察下表,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获取大量外来企业的投资

    C.民族企业结构调整与生产方式的改革

    D.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 1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 15、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指的是

    A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 16、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的做法开端于 (   )

    A. 清政府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B. 新文化运动时

    C. 戊戌变法的“新政”

    D. 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作出的规定

  • 17、《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A、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 18、“台湾人民……奋起抗争,誓不从倭,武装抵抗……割台”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中国,上海的《申报》率先做作出了报道。该报道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香港岛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岛

    C. 中日甲午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 19、我国主要什么原因使外交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A. 科技的发展

    B. 成熟的外交政策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经济的发展

  • 20、“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歌谣中的“第一枪”的含义是(  )

    A. 武装反抗清政府统治的第一枪   B. 武装反抗北洋军阀政府的第一枪

    C. 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D.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以“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为题出一期历史小报,欢迎你来填写下列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____

    (2)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事件是________

    (4)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__

    (5)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标志是________

  • 22、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为司令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23、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________,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___”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面积最大。

  • 24、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政策,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25、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 26、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____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西安事变。

  • 27、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__运动;中共_____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28、重要战役:江西______战役,歼灭日军9000余人。

     

  • 29、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新文化运动中,______(人物)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30、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________的正式建立;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为目的,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________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经过浴血奋战,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看图回答问题

    1.a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

    2.b中的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是谁?

    3.c中的人物又是谁?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参加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 32、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阵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3、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谁?

    (2)“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太平军痛打哪一支军队?

    (3)/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下列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天国》

    D.《甲午风云》

    (4)2010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天山南北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无独有偶.晚清的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在辽阔的西疆完成了中华民族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请问他是谁?

    (5)上述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重大探索,开启中国近 代化的历程。回顾探索之路,充满艰难和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中李鸿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2)概括出材料二中所表达的主张。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3)请根据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的成败作出自己的评价。

    材料四:钱玄同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扯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还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4)根据材料四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根据材料五,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