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影响水稻生存的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杂草
B.稻飞虱
C.细菌
D.土壤
2、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则这座“工厂”的产品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光和叶绿素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叶绿素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
C.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D.蚱蜢→食虫鸟→蛇→鹰
6、俗语说“人有三急”,憋尿对健康不利,尿液排出所经过的路线是(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尿道→输尿管→膀胱→肾脏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8、对下列诗句或谚语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有其父必有其子——生物的遗传现象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9、下列关于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线粒体
B.构成细胞的物质中,水、无机盐、糖类都是无机物
C.细胞膜控制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D.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1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代表动物、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Ⅰ过程染色体要先进行复制
C.Ⅱ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
D.甲图Ⅲ过程要形成新的细胞壁
11、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抵御敌害
12、关于如图三种低等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的内部和⑤的背面都有种子
B.三种植物都真正的根、茎、叶
C.三种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cab
D.a是蕨类植物
13、生长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与细胞的哪些变化有关( )
A.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和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生长和细胞体积增大
D.细胞分裂
14、以下关于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观点,你认为错误的是( )
A.用“5×”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的细胞被放大50倍
B.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边缘黑色且较粗、内空白、呈规则圆形,这是气泡
C.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看到的物像是“p”
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用清水漱口以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
15、中国小麦产量世界第一,小麦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运输至种子内储存。( )
A.导管
B.筛管
C.叶表皮
D.叶肉
16、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遗传信息库
B.西瓜可口的汁液存在于⑥中
C.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都有③
D.结构⑦的作用是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17、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适于寄生生活
B.昆虫有足和翅,成为陆地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
C.蚯蚓体表分泌黏液,只是为了便于在土壤中运动
D.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生殖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18、下列选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相关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鸭子的脚上有脚蹼,使鸭子在划水时更省力,这属于生物适应环境
B.被石头长期压着的草,其叶子是黄白色的,这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C.有蚯蚓生活的土壤更加肥沃,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D.北极熊为了抵御寒冷,其皮下具有厚厚的脂肪,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19、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的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 )
A.水圈的大部
B.大气圈的底部
C.岩石圈的底部
D.岩石圈的表面
20、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混合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入37℃的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B.胰液、肠液、唾液
C.唾液、胃液、肠液
D.胃液、唾液、胆汁
21、“人类与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________。
22、我会探究。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韭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绿色;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白色。有一次,班上李一同学和母亲到印江农贸菜市场购买了一些韭黄,然而有趣的是,韭黄拿回家放到阳光下后的第二天,发现黄白色的韭黄中,许多变成了“浅绿色的韭菜”。李一同学觉得有些奇怪,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她尝试做了一次科学探究实验。请你帮助李一同学做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的问题是: 能影响韭黄中叶绿素的形成吗?
2、作出的假设:______ 。
3、制订和实施计划:①取数量一样多的两组韭黄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②甲组放在有阳光处培养,乙组放在 处培养。
③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4、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 。
23、下图是一片草地的食物网,看图回答: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 ;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由该草地构成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部分是_____________。
24、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______,如水、________和________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________,统称为无机物;另一类分子较____,如糖类、________、________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一般含有________,统称为有机物。
25、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第七大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图一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图中A、B、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是该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过程C进行时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图二中的结构(_)______中的导管运线输而来的。
(2)图一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通过图二中的结构()______进或出植物体的。
(3)图一所示植物在结果实时,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该图中的过程(B)______。
27、地球上所有 与其所生存的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8、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辅助工具,显微镜就是常用的一种。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先要把装片置于_____上,尽量将观察材料对准通光孔的中心。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无需提升镜筒,直接转换高倍镜,再旋转_____进行微调即可。转换到高倍镜后,会发现视野变_____(填写:“亮”或“暗”)。这时,可以通过调节_____大小来改善观察效果。
(3)如果观察到的物像在在视野的右下方,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移动。
(4)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12.5×,物镜有10×和40×.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
29、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来完成的。
A. 呼吸作用 B. 呼吸运动 C. 气体的扩散作用 D. 肺泡的扩张与回缩
30、我国明代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__________,在他编纂的宏篇巨著《_______________》中也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
31、将动物的四种组织与其功能连接起来。
①上皮组织 A、收缩和舒展
②结缔组织 B、产生和传导兴奋
③肌肉组织 C、保护和分泌
④神经组织 D、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_______________
3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____)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____)
(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____)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
(5)生物的生活都需要阳光。(____)
33、我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取了生长状况和质量完全相同的Ⅰ、Ⅱ、Ⅲ、Ⅳ、Ⅴ五组植物A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植物质量的影响)
组别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温度(单位:℃) | 23 | 24 | 25 | 26 | 27 |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 ﹣1 | ﹣2 | ﹣3 | ﹣4 | ﹣2 |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 +1 | +2 | +3 | +4 | +2 |
(1)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不同,暗处理后五组实验植物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这说明________.
(2)依据实验结果,植物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若A为温室种植的蔬菜,要提高蔬菜产量,你认为应如何调节温室内的温度?________.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写出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以外的另一种因素:________.
34、下图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装置,其中氢氢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将甲乙两个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A、B,经过酒精脱色、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实验中,乙组对甲组起________作用。
(3)滴加碘液观察现象,我们发现A、B叶片中能够变蓝的是________叶片。由此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