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口号或主张,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变法图强 ④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④②
2、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方案。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该方案并未付诸实践,此方案指的是一事( )
A.《警世钟》
B.《天朝田亩制度》
C.《革命军》
D.《资政新篇》
3、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铁人”精神
4、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北伐胜利进军
C.国共两党合作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6、"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这一伟大胜利"是指(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实现载人航天
D.我国实现水下发射导弹
7、如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从此图我们可以获得的最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A. 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B. “一五”计划重点发展的是为工业化建设打基础的重工业
C. 与国计民生关系紧密的轻工业和医药项目得到优先发展
D. 我国工业各项目得到均衡协调发展
8、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湖南全省农民协会1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国共产党成立
9、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八一军旗南昌升起、人民空军展雄姿、潜艇出航水师强、导弹部队壮军威”中,可知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D.现代的社会生活
10、每年的l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他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他是( )
A.彭德怀
B.邱少云
C.黄继光
D.董存瑞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身,真正获得了解放 ④地主阶级被消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有( )
①蔡锷 ②李烈钧 ③孙中山 ④唐继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下列历史史实与大变局对应不正确的是指( )
A.中英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C.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没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14、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获得的权益有( )
①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白银2亿两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5、以下关于1876年到1884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叙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理
B. 左宗棠指挥大军,痛击阿古柏率领的英国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新疆全部领土
C. 打败阿古柏后,左宗棠率军把强占伊犁的沙俄赶出了新疆
D. 收复原因:英国和俄国侵略新疆,占领新疆,阴谋分裂和肢解中国领土
16、为防治疟疾,1967年我国开始进行现代医药研究的第一个多学科交叉、多机构合作、投入人力资金强度大的“大科学”研究计划。作为参与者的屠呦呦感慨道:“在全球疟疾防治的战场上,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团队作战才能逐步战胜疟疾。”材料主要强调我国( )
A.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
B.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贡献
C.举国体制的科研优势
D.科研团队享有较高国际声望
17、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经历了由照搬苏俄革命的经验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下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活动中,迈出了“走自己的路”的第一步的是( )
A.领导全国工人运动
B.发动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召开遵义会议
18、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强调,“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
A.用白话文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
C.揭露封建礼教 D.提倡兼容并包
19、有学者认为“李大钊‘与时俱进’、‘与时俱化’的思想,出发点是号召人们把握住‘今’、把握住‘现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他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实际,在随后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在理论创新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就”。该学者强调李大钊重视( )
A.联系群众
B.建设
C.时间观念
D.实践活动
20、河南籍战士肖思远、王焯然,两位铁血好儿男,卫国戍边壮烈牺牲,他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70多年前的好儿男——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与“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有直接关联的时代流行语是( )
A.中国人站起来了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鸦片走私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________时代,________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________。为了开辟________(根本原因),向中国运来________、布匹(工业品),但遭到中国________式的自然经济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________、________等,销路旺盛。在________中,中国处于明显的________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________。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________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
(2)危害: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________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________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________和军队________削弱。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
2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_》。
23、爆发: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城。
24、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
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___)秘密召开。
26、后果:_____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在1941年制造了“皖南事变”。
27、列举相关历史人物
(1)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战士: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____
(3)“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______________
28、请将相对应的史实进行配伍
(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A.屠呦呦 |
( )两弹元勋 | B.邓稼先 |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C.袁隆平 |
( )“杂交水稻之父” | D.翟志刚 |
2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是_________。
30、日军行动: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开进______。
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某班举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展览,请你完成活动。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什么事件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中共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学开创了哪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哪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会议在中共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第一次理论飞跃诞生了什么理论,中共哪一会议把这一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6)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32、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这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四次侵华战争期间的两个事例。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爱国精神?
(3)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联合侵华的两次战争?
33、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什么?
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洪流中。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场战争?材料一签订的条约是哪个?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哪个?
(2)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你是如何评价它的?
(3)材料一、材料三涉及的两个条约分别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