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7年,为了挽救革命危机,在周恩来、朱德、彭湃、贺龙、叶挺等同志的领导下,发动了某次起义。后来,起义军南下进驻潮汕七天,并建立过革命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这次起义的意义是(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79年 B.1978年 C.1977年 D.1976年
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4、下图是某同学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的梳理,横线上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
A.改革开放、“三个代表”
B.“三个代表”、改革开放
C.“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6、下列关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12年2月15日,临时政府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B.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1912年3月,袁世凯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7、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
B.此事件成果是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C.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D.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8、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中提到:“……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9、2019年,法国巴黎的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受损严重。在此事发生的159年前,中国北京的一座皇家建筑也曾惨遭焚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林则徐火烧鸦片
C.孙刘联军火烧赤壁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0、有专家表明,在十年文革期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B.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C.政治上长期动乱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1、实行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来农民的强烈愿望,下列哪项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三民主义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2、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3、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集体记忆是( )
A.斗地主全民炼钢票证
B.绿军装工业学大庆两弹一星
C.大包干个体户下海经商
D.QQ微信支付互联网
15、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不适合放入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青藏铁路
C.川藏公路
D.沈阳第一机床厂
16、1915年,为了这个大梦想(新文化—一新国民——新国家),一批文化精英开始挽袖提笔呐喊。下列哪一人物是这一时期的精英?
A.李鸿章
B.魏源
C.孙中山
D.陈独秀
17、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引进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18、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A.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弱点 B.联合中间派扩大同盟会的影响
C.领导二次革命 D.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调整工业布局
B.完善城市功能
C.增强企业活力
D.改革分配制度
20、对下面年代尺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
B.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成就
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历程
D.改革开放后教育发展的重大历程
21、_________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_________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2、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____;1992年,邓小平____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3、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中国民族工业在______期间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4、根据描述,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他在与英国人的“较量”中。既表现出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视野,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译了有(四洲志》。他是_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_________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是________
(4)他被誉为“北伐名将”。他率领的独立团是北伐的先头部队,战绩辉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他是________
25、在中英《北京条约》中,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26、(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①________》,割占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1895年,中日签订了《②________》,割占台湾等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③________》,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④________
(5)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⑤________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____。
28、“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奴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________
29、填空题
(1)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______》 。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______ 。
(3)宣传维新变法成立的政治团体 ______ 。
(4)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______ 。
(5)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______ 。
(6)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______。
(7)“他”领导太平军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______。
(8)“他”要做中国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______。
(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被迫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 ___________ 》。
(10) 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侵略中国的列强是 ______ 。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1、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2、
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导火线是什么?
33、新时期的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感悟中的历史】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邮票中的历史】
材料二:
(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歌曲中的历史】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哪一科学理论?在哪次会议上把这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内容,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34、
材料一:“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材料二: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后来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镑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哪一历史事件?
(3)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中“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件?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5)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折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6)你能从红军长征中学习到哪些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