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标志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现象的出现与某一文章的大力提倡有关。该文章是( )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鲁迅的《狂人日记》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4、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说法根植于(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6、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虎门销烟 C.威海卫战役 D.太平天国运动
7、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入到资本输入变化的是由下面哪个条款决定的(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C.赔款2亿两白银
D.割台湾澎湖列岛
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 )
A.井冈山
B.江西瑞金
C.福建长汀
D.延安
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10、慈禧太后见条约中没有把她列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不仅全部接受,还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说明
A.清政府在战败后麻木不仁
B.清政府与列强建立外交关系
C.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1、“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它歌颂了谁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的业绩?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阿古柏
12、“他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局书记。”“他”是指(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13、19世纪末,中国先后兴起了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运动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洋务运动的推动
14、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行的社会潮流( )
A. 穿西装、旗袍 B. 剪发辫 C. 改称呼 D. 说普通话
15、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
B.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
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6、发生在上海,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7、周恩来曾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巨大影响”指的是:( )
A.有力地配合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斗争
B.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开启了提倡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闸门
D.使中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厄运
18、有学者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要均分土地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发展资本主义
19、“某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的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个事件的发生标志着( )
A.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历史上,人们对袁世凯的评价长期以负面为主流。陈伯达称袁世凯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结品”“帝国主义在华的总工具”。下列有关袁世凯的史实,正确的是
A. 1913年。为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派人在上海刺杀了黄兴
B. 1915年,部分接受俄闲提出的“二十一条”
C. 1915年.复辟帝制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D. 1916年。因“二次革命”宣布取消帝制
21、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3、请列举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主要的军阀派系和代表人物
24、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并且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_____。
25、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列举题
(1)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
①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表《变法通议》的维新派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面对西北边疆危机,他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创作《黄河大合唱》,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吼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每小题1分,共6分)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开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力的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1936年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解放战争时期,截断了东北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24年1月,在____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的正式建立。
28、《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_________全岛及所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9、李大钊说:“□□□□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是____
30、势力范围
(1)背景:_______签订以后。
(2)方式: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________。
3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72周年庆典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可是,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也曾陷入过落后、屈辱的境地。铭记历史,才能知耻而后勇。
(1)请依据表格中提示,完成填空
战争名称 | 侵华国家 | 主要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① | 《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变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 | ② | 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③ | 日本 | 《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俄、英、美、日、 德、法、意、奥 | ④ | 中国完全陷入 ⑤ 的深渊 |
(2)从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学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3、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给农民发放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粮食下降26.4%;棉花下降35.2%;生猪存栏数下降43.6%)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