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下列对于“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评述,正确的是都( )
A.反映了学习西方的特点 B.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参与 D.取得了近代探索的成功
2、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弱我强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经济开发区
C.收回香港、澳门
D.开发浦东
4、下面的《时局图》形象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遭瓜分的内外局势。德国(图中如肠虫状物)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长城以北
C.福建
D.长江流域
5、“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A.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6、先进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A. 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 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D.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7、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8、1949年初,北平人民举着写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欢庆游行。这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结束
C.平津战役的成果 D.开国大典的举行
9、1924年6月,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一手创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担任
A. 校长
B. 副校长
C. 政治部主任
D. 后勤部主任
10、下列左图是1912年媒体上袁世凯剪辨子的形象,右图是1916年袁世凯在媒体上的形象,非常明显的是袁世凯的形象发生极大转变,从正面形象变为遭人唾弃的反面形象,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袁世凯积点篡夺革命果实
B.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
C.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D.袁世凯策划刺杀宋教仁
11、观察以下《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的年份 | 引入上海的年份 | 引入重庆的年份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电报 | 1835年 | 1871年 | 1886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汽车 | 1883年 | 1901年 | 1928年 |
A.中国近代化呈现区域差距
B.上海科技水平很先进
C.重庆发展落后于全国
D.中国与世界差距拉大
12、如表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时间/年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952 | 46.5 | 11.4 |
1978 | 155.6 | 212.1 |
2014 | 11352.3 | 64369 |
A.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C.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D.民族地区发挥了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13、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用广泛的大众游击战来对抗日本军残酷的扫荡。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夺取据点5 000多个,收复国土 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1200多万。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共产党军队的人数不断发展壮大
B.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国共协同作战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14、“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指的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三民主义 D.《天朝田亩制度》
15、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有的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以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春联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 )
A. “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 “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 “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
D. “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16、江西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的。假如你是“豆腐生产合作社”的职工,你的身份是
A. 个体户
B. 集体所有制职工
C. 公私合营企业职工
D. 国有企业职工
17、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是指
A.出国留学的青年
B.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
C.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
D.遵循“孔孟之道”的青年
18、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到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南北战争为美国经济腾飞创造的政治条件是( )
A.民族独立
B.国家统一
C.消除种族歧视
D.科技进步
19、某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7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下列可以放进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外交斗争》
②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③照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地图:《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分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3④
20、“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21、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想、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_____)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改正:
(2)(_____)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改正:
(3)(_____)茅盾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是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改正:
(4)(_____)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改正:
22、图A人物_____是大庆石油工人,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 精神。图B人物_____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23、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2001年我国为了“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举措是加入__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4、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________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5、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_____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6、(1)观察图二,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 B、青藏公路
(2)据图二分析,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27、2016年2月12日,梵蒂冈天主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利尔一世在古巴正式会面。这是自1054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两大宗教领袖千年来的首次会晤。他们信奉的是同一宗教,即________
28、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1985年起, 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30、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______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1、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后,某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我国工业起步时期的一项重工业成就。
(2)“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制度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3)“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什么问题的大讨论?当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请分别写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
(2)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请各写一例两个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名称。
(3)写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34、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说材料四中的观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