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兰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2、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 发动了五四运动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创办了黄埔军校   D.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 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讲话中说到:“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C.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4、康有为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称:“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耳。”其电文针对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 5、“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 6、八(1)班周宁同学想要了解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相关问题,下面哪部文献最适合他参考(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7、“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B.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 8、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是在

    A.中共二大后 B.国民革命失败后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 D.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

  • 9、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响应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 10、“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清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是(       

    A.派林则徐虎门销烟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D.发动太平天国运动

  • 11、下图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漫画反映了当时国民党

    A.实行不抵抗政策

    B.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假和平、真内战

  • 12、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湘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 13、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大较量。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舰队

    C.南洋舰队

    D.广东水师

  • 14、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 15、如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其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 16、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内战开始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B.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D.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北解放区

  • 17、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  )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击败华尔洋枪队   C. 镇压太平天国   D. 收复新疆

     

  • 18、梁启超的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新民说》《变法通议》等。由此可见,他当属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19、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战,正面战场的战役有

    ①百团大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  ④保卫大武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烧毁圆明园的是(       

    A.八国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英美联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_,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22、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程度。

  • 2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_》。

  • 24、(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2)“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描写的是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形容的人物是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5)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25、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___

  • 26、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的标志:___________

  • 27、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28、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29、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列举与下列“第一”有关的城市。

    (1)横跨长江第一桥——_______________

    (2)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_______

    (3)第一机床厂——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人不断为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行艰辛的抗争与探索,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烈的篇章。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了哪些抗争?

    (2)面对中国的落后,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请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资产阶级进行制度创新,请写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5 年,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救中国进行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一位代表人物。

    (4)从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 33、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割让 A地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 亿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中的条约与哪次战争有关?条约中的A地是哪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项内容对中国影响最大?

    (3)材料三中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