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句话出自(   )

    A. 《文学改良刍议》   B. 《狂人日记》   C. 《新青年》   D. 《天演论》

  • 2、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的变化(单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

    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70

    22.1

    7.9

    73.7

    26.3

    1952

    56.9

    17.8

    15.3

    64.5

    35.5

    1956

    48.7

    29.6

    21.7

    57.7

    42.3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B.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成效显著

    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

    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 3、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要求

    D.梁启超要求限制袁的权力

  •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56年

    B.1968年

    C.1978年

    D.1980年

  • 5、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是在( )

    A.193410 B.193510

    C.193610 D.193810

  • 6、《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7、2021年为农历辛丑年,120年前的1901年也是农历辛丑年,这一年(1901年)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近代主权丧失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

    B.黄海海战失利丧失黄海制海权

    C.武昌起义发生,湖北军政府成立

    D.学习西方科技的洋务运动兴起

  • 8、莫言在斯德哥尔摩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下列选项与“公共食堂、饥饿无力”有关的是

    A. 一五计划

    B. 农业合作化

    C. 土地改革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 9、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

    C.新中国成立后,曾“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 10、义和团运动使西方侵略者感受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也因此使西方各国改变了侵略的方式。最能体现侵略方式改变的是(     

    A.清政府赔款9.8亿两白银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1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沙俄

    D.美国

  • 12、某同学在搜集和整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材料时,找到一部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应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 13、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4、“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

    A. 清华大学 B. 复旦大学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 15、戊戌变法中创办的新式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黄埔军校

  • 16、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

    C.这场战争中邓世昌壮烈殉国

    D.此次战争的根源是义和团运动

  • 17、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事件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中华民国的成立

  • 1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是因为召开了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 19、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在当时死气沉沉、风雨如晦的社会政治空气下开始了具有开创性而富于成效的启蒙工作”。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陈独秀

  • 20、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B.《新青年》创办——《狂人日记》发表

    C.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创建

    D.百团大战——重庆谈判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___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22、后果:_____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在1941年制造了“皖南事变”。

     

  • 23、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_________ 的序幕。

  • 24、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币要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5、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__,作为都城。

    (2)在湖北武汉的________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汉因此有“首义之城”的美誉。

  • 26、____________年,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建立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____

  • 2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

  • 28、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其最终目的是( )( )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 29、________年,________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鲁迅批判国民性质问题的经典之作——

    (3)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请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 32、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法战争(18831885年)结束至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爆发,此前屡遭西方列强蹂躏的清政府,在这十年时间,几乎风平浪静。但是除了洋务运动稳步推进外,清政府更加偏离世界发展大势。面对蓄谋侵华已久、虎视眈眈的日本,慈禧太后玩弄权术,打压光绪帝,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搞生日庆典;主战派与主和派盲目争斗内耗;李鸿章寄希望于外国调停,不做积极备战;部分士兵贪生怕死,听闻要去前线就嚎啕惊叫;普通民众不知有国不愿当兵……

    ——摘编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材料二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写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图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该事变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 3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香港、澳门的回归分别在哪一年?它们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其历史意义如何?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侵略之船】图1英国军舰皋华丽

    (1)在这艘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我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请列举该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

    【自强之船】图2“黄鹄

    始一欲粒拉号正里

    (2)图2是中国安庆内军械所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它表明清政府意识到向西方学习什么的重要性?根据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例中国当时创办的军事企业。

    【英雄之船】图3“致远

    (3)图3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之船,这场海战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使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我们由此缅怀的“英雄”是谁?

    【红色之船】图4“南湖红船

    (4)嘉兴南湖上的这艘游船,被称为“红船”,它见证了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5)这些船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