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描写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抗战胜利
2、上海市前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措施说:“(它)实现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边的战略效果,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
A.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B.开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3、新中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4、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主张招抚义和团的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而主张剿杀义和团的大臣劳乃宣则记载:“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据此可知( )
A.记述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C.历史叙述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得不同
D.历史事实与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5、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关于国家高度重视该活动的主要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再次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B.铭记日本侵华这段国耻,不忘仇恨
C.纠正日本恣意篡改历史的错误做法
D.向外国人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已经实现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
A.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A.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通过了《共同纲领》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签署了《双十协定》
8、毛泽东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后,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中国特有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这条“革命道路”的内容包括
①打士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②建立革命政权
③开展游击战争
④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全面进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深知圆明园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它不仅是清朝皇帝经常居住的行官,也是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将其焚毁可以对清廷产生强烈的作用。”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 )
A.显示其军事力量的强大
B.对清王朝施加压力
C.掩盖抢夺文物后的罪
D.对民众抵抗的报复
10、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新变化的是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11、哪支军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志愿军
12、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揭露了日本企图吞灭华北的阴谋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④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爱在西元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
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民法典》
C. 《刑法典》 D. 《商法典》
14、“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16、下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17、“__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材料中横线上应填写(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8、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 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此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和平统一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19、戊戌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A. 建立民主共和国 B. 开办新式学堂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20、他的行动是中国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起点,是八闽大地的骄傲,也是国际禁毒史上堪称人类典范的第一座精神丰碑。“他”的事迹是
A.收复台湾 B.虎门销烟 C.誓沉黄海 D.马尾造船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
(2)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___________。
(3)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__________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2、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__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__________家族和_______、_________家族。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
2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在中国的侵略权益;《马关条约》割_____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________。
25、______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49年4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共____________年的统治。
2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
27、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的_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8、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________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9、以“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为题出一期历史小报,欢迎你来填写下列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____。
(2)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事件是________。
(4)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__。
(5)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标志是________。
30、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_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侵略罪行?在此期间,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哪些侵略权益?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雨历程,历经坎坷。为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时(年、月、日)?
(2)新中国的成立对国家和人民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保家卫国,新中国的成立后,我国对外进行了哪次军事行动?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6)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7)我国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政策?
(8)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西安事变是发生在我省的重要历史事件。请你简述其发生的原因,并说明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以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凡上内,任与国之需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
材料三: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后被割占了哪一地区?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 (答出两点即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