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历史的天空。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最合适的歌词是( )
A.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2、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 美国 B. 英国 法国 C. 英国 俄国 D. 俄国 日本
3、下列会议中,实现了工作中心转移的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4、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B.中国梦已经实现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立
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获得了观众的追捧。剧中达康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此话原文最早出现在哪部法律文献中( )
A.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刘少奇冤案始末》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屈死到平反昭雪的故事。这一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说明了( )
A.“文化大革命”正式结束
B.“文化大革命”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C.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
D.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
7、雨果在《致巴特力尔上尉》中写到“……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两个强盗分别是指( )
A.英法
B.英德
C.法美
D.美俄
8、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主要说明的是( )
A.反法西斯战争首先从中国打响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D.中国将是战后重建和平的重要力量之一
9、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特色是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10、以下哪个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次起义牺牲了众多革命骨干成员,但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成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预演( )
A.镇南关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州新军起义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今请您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从孙中山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
A.创建民国,推翻清政府
B.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保护辛亥革命成果
D.进行护国运动,维护《临时约法》
13、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14、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
15、1927年,毛泽东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赞颂的是 ( )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6、下图是郑州网红打卡地二七纪念塔,与该塔相关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①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 ②奉系军阀张作霖镇压起义,制造了“二七惨案”
③运动中林祥谦英勇就义 ④该运动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1900年12月24日,联军合议出一则包括12项条款的联合照会,以这个联合照会为基础,经过讨论,达成了最终的解决办法。"当时中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8、2015年12月,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多边金融机构是( )
A.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19、“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20、“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歌词诞生于()
A. 辛亥革命期间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1、周恩来总理被称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他提出的( )方针,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两个自治区成立的时间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47年5月1日成立的自治区
B.1965年9月9日成立的自治区
23、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湘赣两省边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__________________;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 多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4、(1)中国近代史开端:______(年份)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
(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______
(4)《北京条约》中的割地项目:______
(5)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______
(6)太平天国为巩固政权颁布的纲领性文件:______
(7)19世纪70年代,率领清军收复新疆的人物是:______
(8)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
(9)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
(10)抗击八国联军中天津保卫战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
25、填空题:
1.1862年,洋务派兴办的 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 沉着应战,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3.《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革命团体 的机关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
26、(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7、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________举行。会议再一次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8、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它们是深圳、珠海、汕头和____;1990年,又在上海建立了____,这被称为是打出了“对外开放的王牌”。
29、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成立了______,协调指挥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30、开始:________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________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31、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牢记历史,不忘国耻,面向未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标志?
(2)大屠杀死难者纪念馆应该建在哪个城市?为什么要设立大屠杀纪念馆?
(3)抗日战争胜利,什么地方回到祖国怀抱?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
(4)列举抗日救亡的两首歌曲。
32、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3、2013年,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国梦,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什么?
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下两幅图是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作出科技成果的两位科学家。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四 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根据材料二,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科技改变人类社会表现为哪些方面?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针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想想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