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A.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
B.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73年,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3、“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4、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5、1932年上海一女仆给北京的男主人通电话,下列通话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是
A.大人,你什么时候回来?
B.老爷,你家小姐生病了。
C.先生,北京学生缠足的很多吧。
D.先生,太太请你换件中山装。
6、中国人民一直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A. 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以反侵略为唯一宗旨
B. 主要作战地点在京津地区
C. 驱逐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 大大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7、下表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农户、耕地、荒地数量变化表。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军阀割据混战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进行
8、民间小调这样唱道:“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民间小调流行时间应当在哪一年后
A.1895年
B.1901年
C.1919年
D.1931年
9、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三大改造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成立
D. 第一个二年计划实施
11、从“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到“吃不愁,穿不愁,扒掉瓦房盖洋楼”,很多农民摇身变成了“市民”。“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业合作化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C.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D.分田包产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2、20世纪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群众性运动这一运动标志着
A.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于( )
A.1949年10月
B.1954年9月
C.1956年底
D.1957年底
14、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5、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陈化成坚守阵地力竭牺牲。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现社会主义
C.建立民主政权
D.挽救民族危亡
16、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的战役指的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7、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200多年前,领导北美13块殖民地做了这件“破天荒”大事的英雄人物是
A. 罗斯福 B. 林肯 C. 华盛顿 D. 杜鲁门
18、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考察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小岗村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哪一政策的雏形( )
A.土地改革
B.耕者有其田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20、1924年,国共两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其主要任务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争取民族解放
C.共商和平建国大业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21、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了“螺丝钉”精神的人是______。
22、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说明人世间没有__________的事业,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23、____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的刺激太大了,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曾寄予很大期望的新式海陆军,在战争中竟那样快地覆没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等人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____”。
24、2016年2月12日,梵蒂冈天主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利尔一世在古巴正式会面。这是自1054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两大宗教领袖千年来的首次会晤。他们信奉的是同一宗教,即________
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 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 | ______诞生 |
1923年6月 | 中共三大召开 |
1927年8月 | ______起义 |
1935年1月 | ______召开 |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6、戊戌变法的影响:在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7、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地方。“这里”是____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____
28、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9、写出对应的人名和荣誉称号
(1)铁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邓稼先
(3)县委书记的好榜样——____________
30、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006年,____全线通车后,运输条件改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吸引了很多企业前 来西藏投资。
31、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
34、【外交舞台: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据材料一,“这些原则”是指什么?这些原则是谁最先提出的?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你从中可以学习周恩来总理哪些优秀的品质?
材料三 1971年10月25日的联大表决结果,是出乎我国领导人意料之外的。当时毛泽东、周恩来估计在一年或两年之后才能恢复在联大的席位。10月24日,基辛格在再次访华同周恩来的最后一天会谈中,曾问及周恩来对美国“双重代表权”提案的观点,周恩来说:“对中国来说,台湾的地位比联合国的资格重要得多。中国不会按照‘双重代表权’的方案进入联合国。中国人有的是耐心,还可以继续等待。”
——洪波《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四 1971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是中美关系上一个重大突破,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乒乓外交”获得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戏剧性效果。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请写出材料四中“小球转动大球”外交成果的具体表现。
材料五 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中方愿同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5)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