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主要原因的讨论,以下原因中你认为哪一条最准确?
A.中国当时国力弱,落后于日本
B.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C.清朝军队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
D.清朝军队的军事装备落后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
A.关天培
B.邓世昌
C.戚继光
D.林则徐
3、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评价,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
C.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D.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4、邓小平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大跃进”的影响
C.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5、1951年,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这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指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西藏和平解放
D.海南岛获得解放
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宗棠 D. 魏源
7、小历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红色之旅》专题片时注意到这样一段解说词:“这里是“红色起点”,它凝固着一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3名革命先驱在这里启动了中国人民摆脱黑暗,驶向光明的航程。”专题片中的“这里”是( )
A.中共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旧址
C.延安窑洞
D.井冈山
8、1951年,以和平的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她”是:( )
A. 新疆 B. 广西 C. 西藏 D. 宁夏
9、护国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维护了民主共和
C.消灭的封建帝制
D.推翻了封建统治
10、观察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如图军事行动
A.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1、1946年8月,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
A.“双十协定”的签订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12、某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有一组这样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反“围剿”
13、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出现租借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香港岛被割占
14、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 义和团运动 |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
A.建立了农民政权
B.反对清朝统治
C.制定了革命纲领
D.反抗外来侵略
15、中国历史上两次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分别结束了哪两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A.西班牙、日本
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
D.葡萄牙、日本
16、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同文馆
C.三联出版社
D.人民出版社
17、如下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 )
A.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B.体现了作者对土地改革的赞赏
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
D.说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
18、“1952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 )
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使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D.局部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1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 武昌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20、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邓小平理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1、__________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场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1931年_____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3、国运兴衰,基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4、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
2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的皇家园林是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屠杀事件是______。
26、1924年1月,在____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的正式建立。
27、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_(人物)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和平建国的《_______》。
29、中国近代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是: 和 。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首70年,我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苦难与艰辛。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请写出事件名称及具体时间。
(2)图二标志着哪一战争结束?
(3)图三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场面,这是1971年在哪次会议通过的决议?
(4)图四反映的是2015年的一次会面。图中与习近平会面的人物是谁?这次会面有什么影响?
32、新时期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历史进入新时期)
(1)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农业获得大发展)
(2)新时期农村改革最先开始的地点在哪里?
(经济特区立新功)
(3)请写出1980年在广东设立的经济特区3个,并说出经济特区的作用(一点即可)?
(城市改革迈步伐)
(4)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相关会议是哪次?
(历史的感悟)
(5)结合新时期各项成就的取得,谈谈你的感悟?
33、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们踏着国人的足迹,共探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留下了四个艰难而又清晰的足印,请根据提示写出ABC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B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C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5)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4、歌曲是时代的产物,阅读下列歌词,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歌词中让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让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怎样评价他?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
(4)“一九九二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