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与之相关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下列关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 B. 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C. 都曾反对过外来武装干涉 D. 最终都建立了共和制
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下属于一百年前建党会议内容的是
A.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B.确定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C.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D.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4、达·伽马这次航行与以往探险不同的是:船队除了带上用于商品交换的“胡萝卜”,包括珊瑚、铃铛、衣服等;还带上了“大棒”,旗舰上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射石炮,还配备了大量的刀剑、长矛和盔甲。该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葡萄牙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B.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早期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D.殖民扩张促进亚非地区经济发展
5、“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宋襄公
6、在这里,德、法两国军队进行了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历时最长的战役。随着法军的胜利,德军的进攻势头从顶峰跌落,该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可以说是德军官兵们“心中永远的痛”,“欲除之而后快”。“这里”应指的是( )
A.凡尔登
B.萨拉热窝
C.萨拉托加
D.滑铁卢
7、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A.麦地那
B.亚历山大
C.麦加
D.大马士革
8、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到达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能到达美洲的条件有
①地球中心说
②指南针的运用
③造船技术的提高
④航海经验的积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了对于乌克兰的军事行动。20世纪两国曾是“一家人”,后来“分家”了,造成两国“分家”的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苏联解体
D.欧盟成立
10、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传播广泛。这些虚构的小说的现实背景是( )
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 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 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 |
A.工业化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B.德国崛起后英德矛盾激化
C.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1、它的出现,引发了一场不仅影响生物学,还影响宗教、哲学、社会学,甚至政治学的大讨论。“它”指的是( )
A.《圣经》 B.《神曲》 C.《物种起源》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2、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大国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会议能体现这一色彩的有( )
①巴黎和会②慕尼黑会议③开罗会议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汉谟拉比法典》中:“如果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人应被扔进火中。”“如果一自由民弄瞎一自由民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奴隶主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只要付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了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法典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法典存在同态复仇现象 D.法典注重维护社会公平
14、不可忽略的是,凯撒还进行了币制和历法的改革,他所采用的________除了少数改动之外,一直保持到今天,为大多数国家采用。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象形文字
B. 儒略历
C. 楔形文字
D. 智慧宫
15、“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峰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他们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他们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这些征服活动最终确立了下列哪一帝国的建立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6、2016年6月16日,沪昆高铁全线贯通。沪昆高速铁路途经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线路全长2266公里,设计开行时速350km/h,是中国东西向线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在人类火车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人物是
A. 瓦特
B. 史蒂芬孙
C. 哈格里夫斯
D. 富尔顿
17、20世纪20年代,苏俄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工人罢工和士兵暴动也时有发生,他们表现出了对余粮征集制的强烈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决定实行
A. 废除农奴制法令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8、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因西欧城市的兴起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被恩格斯赞誉为“花朵”。促使西欧城市兴起的中坚力量是
A.国王
B.封建主
C.市民阶级
D.教会
19、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处所称的“地理上的发现”是( )
A.丝绸之路开通 B.文艺复兴运动
C.马可·波罗旅行线路 D.新航路开辟
20、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教会法豁免权
21、意大利诗人________被誉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探寻新航路过程中,________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亚洲印度。
22、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逐步形成_________的政治体制;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的发表,创立者是马克思和_________。
24、1689年颁布的《____________》使英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1936年苏联颁布《____________》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
25、15世纪,________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
26、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 的体制。
27、英国文学艺术家________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9 世纪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28、11世纪,西欧国家普遍通过层层封授土地,形成了_________ 这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
29、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出现时间: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_____,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3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3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这一研究成果的问世将证明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历史是有据可循的。请回答: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谁?请列举一项非洲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哪一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请列举同一时期的青铜文明的代表。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得益于哪位皇帝的举措?
(4)中华文明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试举一项文明成就;再写出一位为文明传播作出贡献的古代中国人。
(5)纵观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唯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请分析其原因。
32、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近70年,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回答: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你认为人们常说的“斯大林模式”指的是什么?
(3)二战后苏联最有影响力的改革是有两次,请列举一例。
(4)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别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33、查士丁尼时期,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哪四部法律文献?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
材料二: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世界通史》
材料三:在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诞生了,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新方向。
请回答:
(1)引发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2)材料二中的“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指的是哪一条约?华盛顿会议上战胜国争夺的目标是哪一地区?在两个会议基础上,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3)材料三中的新型国家是在哪次革命以后诞生的?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