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不仅被各国无产阶级接受和传播,而且资产阶级理论学家也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如有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
A.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服务于不同阶层
2、李明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发展教育和科技”、“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等文字,据此推测他要研究的主题应是( )
A.日本的崛起
B.美国的新生
C.欧洲的联合
D.德国的统一
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
D.春秋
4、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的是
A.
B.
C.
D.
5、1945年5月某晚,莫斯科烟花盛放,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在新的“战争”中采取的经济行动是
A.建立北约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建立经互会
D.实行杜鲁门主义
6、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很多,下列说法中最具有科学性的是()
A.上帝造人说
B.女娲造人说
C.人是由古代的猿类演变而来的
D.人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
7、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下列选项将20世纪以来的世界格局,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8、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根源是( )
A.西方各国疯狂的军备竞赛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
9、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是( )
A.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B.经济相对稳定、持续发展
C.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D.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0、“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关于美国南北战争,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消除了种族歧视
11、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了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和北美《独立宣言》后,文献的共同点得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都使本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 都使本国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
D.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理念
12、下列关于古代罗马共和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盛行奴隶制②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③元老院掌握决策权,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④平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3、从公元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 )
A.农庄 B.租地农场 C.农村 D.庄园
14、“19世纪中叶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解放运动高潮,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 背景 B. 特点 C. 影响 D. 失败的原因
15、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C.一战推动十月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革命必须有战争这个条件
16、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它们共同见证了
A.希腊文明的繁荣
B.奴隶的处境地位
C.罗马文明的繁荣
D.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17、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蒸汽机的推广应用
18、在西方殖民国家中,它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占领中国台湾,有“ 海上马车夫”之称。这个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19、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环境污染严重”等词语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国际工人运动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0、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初的一张海报,上面的文字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这里“各国联合”的目的是
A.瓜分德国的土地
B.应对经济大危机
C.恢复西欧的经济
D.抵御法西斯侵略
21、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的政体是(__________),联邦政府由(________)、总统和最高法院组成。
22、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此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战役”是______。
23、重要的人物成就了伟大的帝国。
(1)在新王国时代,法老 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强大的军事帝国。
(2)公元前4世纪,历经10年征战, 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3) 建立的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后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4、____________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雅典建筑的典型代表_______________。
25、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禁绝士人非议朝政,实行___________;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6、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 _______
27、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若干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它们之间的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请按顺序把相关数字填入方框中。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第一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中日马关条约》 ⑤《中英南京条约》 ⑥《辛丑条约》
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8、在世界史上,出现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
(1)《________》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但丁的《________》被认为是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3)“________”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精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29、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______(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1年,______正式成立,它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30、【打破包围・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爆发的____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31、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类型的古代人类文明。有哪两大类并举例说明?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32、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
A.古代希腊文化对世界影响很深远
B.古希腊是非洲文明的发祥地
C.考古发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D.不同地区文明不断相互影响
3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地理大发现”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读图激趣,历史回顾]
(1)__________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___________到达今天的美洲地区,误以为到达了印度。(填写字母)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
(3)发现非洲“好望角”的是哪位航海家?
34、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中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魏国公民,请你说说“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孝文帝改革中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任意两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