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指出:“人是网络安全最薄弱的环节。”这警示我们在使用网络时( )
①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②要合理掌握时间,不沉迷虚拟时空
③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规则
④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下列服务社会的方式中( )
①为灾区的小朋友捐献书籍
②上课时间去博物馆做志愿者
③假期去社区宣传防火知识
④募集闲置衣物捐给有需要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生活片段中,违法行为类别判断错误的是( )
选项 | 生活片段 | 违法类别 |
A | 王某因坐过站要求停车遭拒,对司机进行殴打,最终因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 | 刑事违法行为 |
B | 后排乘客李某未按规定系安全带,被交警处以10元罚款 | 行政违法行为 |
C | 某机构擅自将陈某的照片用作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 民事违法行为 |
| 梁某在观看沙滩音乐节时情绪激动,多次向舞台扔矿泉水瓶,最后民警将他带走并予以警告处罚 | 严重违法行为 |
A.A
B.B
C.C
D.D
4、八年级(1)班班长得知班里的小会同学父母离异,心情不好。于是班长打算在班会课跟全班同学说明此事,并让大家都主动关心小会。班长告知班主任此事,班主任却拒绝了,这是因为( )
A.关爱他人,要倾其所有
B.关爱他人,要持之以恒
C.关爱他人,要同舟共济
D.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5、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共1.76万名,每个志愿岗位散发的微光汇聚成耀眼夺目的光源,为亚运盛会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这说明( )
A.服务社会需要掌握过硬的本领
B.奉献社会需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C.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D.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6、中央网信办深入推进“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共处置传播网络谣言账号2800余个。如:快手账号“宇宙笑王”发布“住户在家不戴口罩被抓走”的谣言;抖音账号“疫情当下作为一个网友能做的”发布“女子下跪向志愿者求物资”的谣言,挑拨不明真相群众批评声讨;等等。面对网络谣言,中学生应该( )
①多方验证,辨析内容 ②向有关部门举报
③加大查处和惩治的力度 ④关注官方信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23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叮嘱少先队员,从小要热爱劳动,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总书记的叮嘱,我们需要做到( )
①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养成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②把全部时间投入到劳动课程中,学习真本领
③向劳动模范学习劳动技能,促进自身发展
④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体育锻炼代替劳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下表中“行为””和“评论”对应正确的有( )
选项 | 行为 | 评论 |
A | “中国式”过马路 | 中国特色,应该提倡 |
B | 学生家长李某在学校大吵大闹,严重影响教学活动 | 违反学校纪律,但不违法 |
C | 初中生小明课间十分钟在教室与朋友“高谈阔论” | 课余时间,无可厚非 |
D | 李某恶意损坏公交站台的橱窗玻璃 |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
A.A
B.B
C.C
D.D
9、2023年7月16日,在辽宁大连市劳动公园的莲花池,一名老人不慎落入池水中。危急时刻,一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老人救起。当周围市民纷纷围上来感谢并询问该男子姓名时,他只摆摆手留下4个字,“我是警察”。下列对该男子的行为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温暖和希望
B.关爱他人的人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C.不言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值得我们学习
D.只有见义勇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某海鲜店卖海鲜缺斤短两,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000元。该海鲜店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合法的商业行为
11、暖心阿姨为深夜求职小伙送热饭菜、最美外卖骑手救摔伤母子……“平民英雄”人人可为。我们可以( )
①存善念,感动于心止于行 ②行善举,做文明的实践者
③扬善德,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重建设,提升我国经济实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近年来,“直播带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偷逃税款”的违法甚至是犯罪现象。为此,有关部门通过依法追缴税款的方式来规范“直播带货”,这是因为( )
①网络生活的有序化,需要规则的维系
②规则是靠强制性手段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可以规范和调节我们的行为
④有了处罚措施,社会就能安定有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 )
①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②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④其他国家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在与人交往中,“会说话”是一重要技能。下列选项中欠妥的是( )
A.小明到王芳家做客,离开时对起身送他的王芳说:“谢谢,请留步!”
B.小红想请教老师一个问题,于是对老师说:“我想跟你切磋一下!”
C.张川正与朋友们聚会,忽然有急事要离开,他说:“不好意思,我家中有事,失陪了,改天再聚!”
D.刘丽白天生病请假在家,晚上她给同桌小兰打电话说:“请给我发一下今天的课堂笔记吧,拜托了!”
15、如图漫画表明( )
A.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B.不讲诚信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D.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诚信智慧
16、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变化以及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高薪”,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频繁组织国人非法偷渡出境务工。李某在有了前两年组织他人偷渡出境成功的经历后,于2022年4月又在国内组织胡某等人去云南旅游,途中提议一起偷渡境外去缅甸赚钱,并策划出具体路线。因胡某感觉不靠谱后几人不欢而散。后来李某被抓,2023年11月,人民法院审理了该案件,李某因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下列是对该案件有关的推导,其中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
A.李某非法组织他人偷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受到相应的处罚
B.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李某组织他人偷越边境到缅甸务工→危害了国家国土安全
C.李某法治观念淡薄→未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应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情感
D.胡某善用法律→如实供述犯罪事实→遇到非法侵害,依法求助
17、“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古语中,体现“礼”的有( )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③不学礼,无以立④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旨在说明( )
①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③人民利益只有反映国家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④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下列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B.
C.
D.
20、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说明( )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离开社会
②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1、材料: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原则,说是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恰好是一米,超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的心理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到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就是国际上所通用的“一米线”规定。遵循“一米线”规则,既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更是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
22、小李的妈妈每天都领着狗进出公共场所。有时狗在公共场所排泄粪便,小李妈妈嫌脏不予清除,还说:“养狗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养就怎么养。
判断:
理由:
23、网络上有很多消极事物,因此有人说“网络百弊无一利”
24、时事点评
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2019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与此同时,“文明旅游”再度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人们文明出游的观念明显提升,相关旅游服务设施得到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不和谐音符,有待进一步改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旅游法》、《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文明旅游渐成新风尚。外出旅游时,游客准备吃、喝、穿等大包小包的行囊,别忘了把“文明”这个行囊一并带上。
请从以礼待人的角度对外出旅游要带上“文明”的行囊进行点评。
25、据2015年1月12日泉州网报道,随着社会发展,目前有不少儿童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少数儿童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同时,由于我国公民在养成良好的道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给如何做个合格小公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了做个合格小公民,我们青少年在家庭、社会和学校该怎么做?
26、(10分)八年级某班学生在学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后,出了一期“尊重人身权利感受法律尊严”为主题的黑板报。
(1)根据所学内容,请你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7分)
事例 | 是否侵权(或侵犯的权利) | 法律依据(理由) |
学校宣传橱窗张贴了上学期期末获各类奖项的同学的照片。 |
② |
④
|
① | 侵犯名誉权 |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
趁小丽(八年级)上学的时间,妈妈查看了小丽的QQ聊天记录。 |
③
|
⑤ |
(2)结合上表和第二单元内容,说说该如何维护我们的人身权利。(3分)
27、 材料一:同学间可贵的友谊,朴实的校园生活,却偏偏有个别人将其打破。近日,浙江嵊州长乐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多名在校学生在就读的学校内遭到殴打和敲诈勒索,竟长达一年之久。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展开侦查,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据王某交代,他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多次殴打受害人及向受害人索要钱财达1000元。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犯罪发生前,就已经沾染上许多不良恶习。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遇到类似材料一中的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我们应该如何依法维权?
(2)材料二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3)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要求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欺凌专题教育,你认为学校可以采用哪些形式进行这样的专题教育?(写出两种形式即可)
28、在心理咨询门诊部,一位女学生说:“我总觉得同学们都瞧不起我,仿佛都在有意孤立我。我觉得我自己什么都不行,我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更害怕抛头露面。我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1)这位同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2)如果你是她的同学,请你为她出出主意,帮助她走出这种心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