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日喀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前面情节紧凑,悬念迭出,可惜越到后面越是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B.疫情爆发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凸显着中国力量,令世界叹为观止

    C.那个飞机模型在飞行中突然失去了控制,一下子撞到墙上,变得分崩离析了。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C. 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D. 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帏幕的一角而已。

  • 3、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你们公司请到了一位著名的律师来当法律顾问,老板非常高兴,在开会的时候特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A.“这位是我市知名的律师,现在是我们的法律顾问了,这是我们公司的荣幸,请大家热烈欢迎。”

    B.“大律师现在是我们的法律顾问,你们要虚心向他学习。”

    C.“这位是我市知名的法律界人士,你们都来认识一下吧”。

    D.“他以前是律师,现在是你们的同事了,欢迎他屈尊来到我们公司就职。”

  •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选文中加红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C.诗歌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最终和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妻,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的过程。

    D.诗歌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这首诗中,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请举例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来信提到批评家音乐听得太多而麻痹,确实体会到他们的苦处。同时我也联想到演奏家大多沉浸在音乐中和过度的工作或许也有害处。追求完美的意识太强太清楚了,会造成紧张与疲劳,反而妨害原有的成绩。你灌唱片特别紧张,就因为求全之心太切。所以我常常劝你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

    一切做到问心无愧,成败置之度外,才能临场指挥若定,操纵自如。也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spontaneity[真趣];理想的艺术总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风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势所必然的境界。一露出雕琢和斧凿的痕迹,就变为庸俗的工艺品而不是出于肺腑,发自内心的艺术了。我觉得你在放松精神一点上还大有可为。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深思默想,看看效果如何。

    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或者上博物馆欣赏名画,从造型艺术中去求恬静闲适。你实在太劳累了!你知道我说的休息绝不是懒散,而是调节你的身心,尤其是神经(我一向认为音乐家的神经比别的艺术家更需要保护,这也是有科学与历史的根据的):目的仍在于促进你的艺术,不过用的方法比一味苦干更合理更科学而已!

    1选文中,傅雷给了儿子哪些建议?

    2从选文中,你认为儿子傅聪是一个怎样的人?

    3在傅雷看来,理想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质?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故乡的名吃

    ①故乡的名吃,是到哪里也忘记不了的。

    ②我的家乡——山东省嘉祥县黄垓镇的集市上有一种吊炉烧饼,炉子里烧的是木炭,木炭上面盖着一块铁板,饼子贴在铁板上,铁板上面有一个悬着烧水壶样子的平底吊炉,炉子里是木炭。吊炉不停地摆动,饼子两面受烤但不直接接触炭火。那种烧饼,香,酥,脆,软。那种滋味,走到哪里再也没有吃过。我小时候,只要是赶集的日子,父亲就带我去吃那种吊炉烧饼。吃了这一次,回到家,就掰着指头数下一次赶集的日子。我问过做烧饼的人,这种烧饼的历史有多少年了。他告诉我,这个手艺已经传了很多代了,究竟多少代也不知道了。

    ③集市上还有一个有名的美味是十字街首一家做的香油果子。那香油果子与城市里现在到处卖的油条基本类似,也是花生油炸的面条,但是味道却有天壤之别。城市里的油条是双根的,又长又粗。但是,我们那里的香油果子却是六根的,一块面饼子,双手十指扯开,放到滚开的油锅里,很快就炸好了。每一根都很细,炸的自然就很透,味道与油条截然不同。这些年,在济南或者在其他的地方,只要是吃油条的时候,我就说,这哪里赶得上我们老家的香油果子啊,那才是美味!

    ④在集市的东门里,有一家卖粥的。那粥啊,粘稠略有煳味,是那种纯正的香味,喝过一碗,一天香味不绝,甚至,过了这几十年,幼年喝粥的那味道,依然如香在口。

    ⑤当然还有很有名的关氏丸子,牛肉的,羊肉的都有。外皮非常滑润,但是,肉很足,味道正,是鲁西南地区远近闻名的名吃。有一次,我济南的四位书画家朋友去我的梅园做客,我特地让家乡的朋友为每人准备了两袋带回济南,结果,两年过去了,只要见面,朋友们必定向我提起故乡的关氏丸子,必伸大拇指!

    ⑥济南卖高顶馍的不少,但是,怎么做也比不了我们黄垓的高顶馍!济南卖的,底部都有一个洞,那是竹签子的痕迹。我们黄垓的没有洞,腰部有一个凹进的痕迹,是蒸笼网格留下的。我们故乡的高顶馍不用竹签子,没有很壮的面,是立不住的。那个高顶馍,筋道,壮实,我每次回乡都会带回来一些送给济南的朋友,大家都很喜欢。

    ⑦我的故乡嘉祥县隶属于济宁市,市区还一种有名的汤叫糁汤,有鸡肉汤味的,有羊肉汤味的,有牛肉汤味的,汤冲鸡蛋加肉丝,配上面饼,那种美味啊,真也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济宁卖这种汤的有很多家,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南门口的那一家,我只要去济宁,一定约了朋友早早就去南门口,不为别的,就为喝那里的糁汤!我曾经看过济宁的史志,其中对糁汤的记载也已经是千年之久了。

    ⑧近几年,济南也有几个早点摊从济宁引进了糁汤,我也去过几次,但是,他们的味道与济宁的糁汤相去甚远了。我常常想,为什么叫地方小吃呢?你离开了那个地方,味道就真的不是那里的原滋原味了。

    (文/鲁先圣,有删改)

    1有人说开头第①段多余,可以拿掉,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2第②段“那种烧饼,香,酥,脆,软。那种滋味,走到哪里再也没有吃过”中,两个“那种”有什么意味?

    3第④段“过了这几十年,幼年喝粥的那味道,依然如香在口”有什么含义?

    4第⑤段“有一次,我济南的四位书画家朋友去我的梅园做客,我特地让家乡的朋友为每人准备了两袋带回济南,结果,两年过去了,只要见面,朋友们必定向我提起故乡的关氏丸子,必伸大拇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作者如数家珍般地列举了故乡的名吃,请选择其中两种,概括其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作文。

    请以“难忘的一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