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 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
②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③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④现代只有南京生产,常称为“南京云锦”。
⑤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
A. ③①④②⑤ B. ⑤③①④② C. ②⑤①③④ D. ⑤①③④②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B.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很好地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
D.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集《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明末著名文学家。
4、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连词、名词、动词。
B. “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弧雁是伤心的单身。”句子中划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
D.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桔、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了关系”。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一、二句中的画面。
【2】结合梅花的品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白露未唏。(《菜葭》)
(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3)小红与小董是大学时代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面对即将大学毕业后的分别,小红每天情绪都很低落,小董不愿好朋友难过,于是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安慰小红。
(4)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在仕途上屡遭排斥,但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完整。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7、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增长大大超出个人的接受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读书来说,选择性阅读变得尤为重要。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兴趣选择;(2)问题选择;(3)目的选择,(4)方法选择。请你为还未读过《傅雷家书》的学弟、学妹介绍一种合适的阅读方法。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0分)
似乎每次病毒大爆发的时候,蝙蝠就会上一次热搜,为什么蝙蝠总会成为传播病毒的“罪魁祸首”呢?新型冠状病毒来源这个“锅”真的该蝙蝠背吗?
蝙蝠为何成为“飞行的毒库”
朱光思
蝙蝠是个大家族
如果问哺乳动物纲中种类最多的是哪个目?很多人都会猜到是鼠所在的啮齿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蝙蝠——学名翼手目动物,是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和蝙蝠正面接触过,但它们确实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有19科185属962种,除南北极及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外,地球上的各种陆地生态环境都有它们的影子。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但鼯鼠、袋鼯、鼯猴等只会滑翔。很多人认为蝙蝠是“瞎子”,但实际上蝙蝠是有视力的,有些蝙蝠甚至眼睛瞪得像铜铃,可以像猫头鹰一样在黑夜中看清东西。
蝙蝠还有个别的动物没有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吃。其他目的动物,如食肉目、灵长目、奇蹄目等,至少大部分成员的食性差不多。但是在蝙蝠家族里,甚至是同一个科的成员,其食性都不一样。例如小蝙蝠亚目的叶口蝠科,其中就包含了食虫、食肉、食果、食花蜜甚至吸血的蝙蝠,除了上述的五种食性,少数蝙蝠还会在掠过水面捕鱼吃,妥妥的生存小能手。
蝙蝠和病毒的攻防战
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病毒,包括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狂犬病毒等。那为什么病毒总是偏爱蝙蝠呢?这就要从一个优秀病毒的自我修养开始说起了。
病毒是一种靠入侵细胞为生的非细胞生物,如果不入侵细胞,它马上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而且病毒很“挑食”,通常一种病毒只会入侵一类宿主,而动物、植物、细菌都会染上不同的病毒;即便同为动物,鸟类病毒很难传染给哺乳动物,禽流感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例子了。所以病毒的最佳生存策略是“传染性强且致死率低”,这样才能尽可能多的复制自己,毕竟宿主死了自己也就“断粮”了,只能坐以待毙。而蝙蝠的身体恰恰提供了病毒实现自己“毒生目标”的乐园。
首先,蝙蝠是群居动物,一窝至少有100只,墨西哥无尾蝠每平米个体数量可达3000多只,一个洞穴可以住下数百万只蝙蝠。再加上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不论吃肉吃素,都有机会大范围游荡,就更有机会传染到其他动物的身上了。
其次,“带毒不死”也在蝙蝠身上得到很好体现。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超强的核酸错配修复系统,能够修复自身细胞损伤,病毒一边进攻,蝙蝠的肉体一边重建,所以野外的蝙蝠很少病死;另外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蝙蝠成了哺乳动物中唯一的空军,这让他们的运动功率必须远大于其他陆地动物,而且,蝙蝠是会变温的,某些蝙蝠在休息时体温可以保持在10度以下,而在飞行过程中体温可以升到40度,相当于人类的发烧状态,可以让大部分病原体失去活性。正因为拥有这些能力,蝙蝠作为一种小动物,却不像体型类似的老鼠那么短命(只能活两三年),寿命可以活到40岁,甚至到35岁还没有衰老迹象。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掌握了蝙蝠长寿的本领,可以把人类寿命延长到240岁。
所以说,不是蝙蝠本身故意要携带大量病毒,而是蝙蝠有能力做到多次“带毒不死”,而其他动物染上一次病毒就死翘翘了,根本没机会当传染源。蝙蝠在自然界的天敌不多,除了猫头鹰和某些住在蝙蝠洞里的蛇之外,大部分动物想吃蝙蝠并不容易,可是万万没想到,蝙蝠会被人类端上餐桌。值得注意的是,携带病毒较多的蝙蝠通常飞行能力较弱,更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将蝙蝠捕捉来作为食物,那些坚强的病毒才有机会感染人类。
不可或缺的“蝙蝠侠”
很多人认为既然蝙蝠是有害的动物,会通过吸血来传播病毒,那能不能像当初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那样将蝙蝠尽可能赶尽杀绝呢?
当然不能!实际上,962种蝙蝠中,只有3种是吸血的,而且人血并不是它们的主食,所以蝙蝠咬人并不是病毒爆发的主要原因。蝙蝠更多的是消灭那些真正吸人血的蚊虫和农业害虫,仅仅在美国就节约了37亿美金的除虫预算,因此它们是重要的有益动物。很多蝙蝠还会传播花粉,东南亚的榴莲的唯一授粉者就是一种蝙蝠,其他植物如桃子、香蕉、龙舌兰都要靠蝙蝠传粉,还有很多水果需要通过吃水果的蝙蝠传播种子。即便是吸血蝙蝠,它唾液中的抗凝血酶也是珍贵的药材。
另外,虽然蝙蝠容易传播病毒,但并不是每只蝙蝠都携带多种病毒。以狂犬病毒为例,只有小于0.5%的蝙蝠携带它,所以把蝙蝠进行种族灭绝也不科学。
因此,保护蝙蝠,不把它们作为食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选自《科学大众》)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例如小蝙蝠亚目的叶口蝠科,其中就包含了食虫、食肉、食果、食花蜜甚至吸血的蝙蝠,除了上述的五种食性,少数蝙蝠还会在掠过水面捕鱼吃,妥妥的生存小能手。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事实说明蝙蝠食性复杂的特点。
B.正因为拥有这些能力,蝙蝠作为一种小动物,却不像体型类似的老鼠那么短命(只能活两三年),寿命可以活到40岁,甚至到35岁还没有衰老迹象。这句话用了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蝙蝠寿命长的特点。
C.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挑食”,“断粮”“毒生目标”等等,使文章生动有趣,具有可读性。
D.本文开头紧密联系生活,连用两个问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2】下列加点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2分) ( )
A.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和蝙蝠正面接触过,但它们确实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
B.例如小蝙蝠亚目的叶口蝠科,其中就包含了食虫、食肉、食果、食花蜜甚至吸血的蝙蝠,除了上述的五种食性,少数蝙蝠还会在掠过水面捕鱼吃,妥妥的生存小能手。
C.而且病毒很“挑食”,通常一种病毒只会入侵一类宿主,而动物、植物、细菌都会染上不同的病毒;即便同为动物,鸟类病毒很难传染给哺乳动物,禽流感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例子了。
D.以狂犬病毒为例,只有小于0.5%的蝙蝠携带它,所以把蝙蝠进行种族灭绝也不科学。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蝙蝠成为“飞行的毒库”的原因有哪些?(3分)
【4】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元凶,科学研究暂时指向中华菊头蝠这个寄主以及穿山甲这个中间宿主。这一系列研究推测逐渐在非专业的网络狂欢中“演变升华”,蝙蝠在一些人眼中成了众矢之的,有人认为既然蝙蝠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就应该对他们赶尽杀绝。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9、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放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为一件事情苦苦追寻一番后在某一时刻一下子豁然开朗。
请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2)一个经常失意的年轻人,去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接待他时,首先给他用温水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没有品出茶的味道,大师于是再用开水给他泡了一杯茶水,年轻人喝了一口后立即品尝出茶的味道。大师说,人生就如品茶,要慢慢磨炼。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磨炼”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