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小白花,静静地承受风吹雨打。不知那是什么花,然而在淅淅沥沥落个不停的雨中,竟发出闪亮的光彩,雨珠一滴滴从绿叶的尖梢滚落, ,突然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
A. 那引人怜爱娇弱的花姿 B. 那花姿娇弱引人怜爱
C. 那娇弱引人怜爱的花姿 D. 那花姿引人怜爱娇弱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中作者分别在雨季和枯水季两次前往壶口瀑布,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并得出了人要经历磨难,才会铸就自己的伟大性格的深刻理解。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随电影摄制组爬上砾石堆,走过草坝子,在冰塔林的砾石堆上欣赏各拉丹冬的整体美景,然后从砾石堆上下来,沿冰河接近冰山。作者虽不幸在冰河上摔伤,却依然坚持,精神可嘉。
C.《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D.写游记时,应重点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景物和感受可略写。
3、下面一段文字是从( )中节选的。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A.《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B.《苏菲的世界》
C.《傅雷家书》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下列关于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一篇小说,它是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B.《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C.《核舟记》是清代文学家魏学洢所写,文中提到王叔远构思精巧、雕刻精致,核舟令人叹为观止。
D.《恐龙无处不有》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5、阅读《蒹葭》,回答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文中词语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以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心情。
B.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大胆而热烈地传达出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十分动人。
C.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D.这首诗虽然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但,从诗的内容看,它情感韵味更加浓重。
6、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是 (作者)的代表作,获第三届 文学奖。
(2)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8、非文学作品阅读。
狗狗的胡须别乱剪
和猫一样,狗也长着长长的胡子,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狗的胡须甚至比猫的胡须还要多。大多数人都知晓其对猫的重要意义,相比起来狗的胡须似乎没什么作用,反而和人一样只是自然的毛发生长,似乎没什么作用,难道狗的胡须真的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吗?
我们把狗狗嘴巴旁边那些又长又硬的毛发称为“胡须”,但其实它们只是狗狗‚须毛系统中的一种而已。实际上,鼻子两侧、上嘴唇周围那些长长短短的“胡须”,脸颊两侧靠近颌骨的“颊须”,眼睛上方的“眉须”,都属于狗狗的“须毛系统”。
国外将狗狗的须毛(whiskers)称作“触须”(Vibrissae),因为在狗狗的世界里,这些须毛就像章鱼的触手一样,是它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研究显示,狗狗所有来自触觉的信息中,有40%来自这些须毛!
为什么须毛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关键就在于它们那独特的毛囊!须毛根部的毛囊就像一神经细胞大本营,每个毛囊连接着100—200 个初级传入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又与至少8 种机械性感受器相连,经由神经网络直接对接大脑感知功能区,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刺激反馈系统”。
这套系统的最大成就就是,每根须毛的一个最微小的振动,都会迅速而直接地传到狗狗的大脑中,瞬间激活大脑的整套分析判断系统!这些长长短短的须毛是狗狗的秘密武器!
我们都知道狗的嗅觉是它们探索世界的主要工具,但除了嗅觉之外,须毛起了很大的作用。须毛可以感知最微弱的振动,包括空气中的气流变化,以及水中水流的变化。当气流或水流变化时,须毛就会颤动起来,继而刺激到根部毛囊里的神经细胞,大量的神经细胞就会将这些刺激信号经由复杂的神经网络迅速传回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这就是为何狗狗第一次游泳就知道要一直仰着头,保持头部在水面之上的原因——正是下巴下面的须毛感知到了水流的振动,进而判断出了水面的位置。和汽车一样,狗狗的视觉范围也有看不到的盲区,还好须毛系统可以帮助狗狗解决这一尴尬。狗狗鼻子两侧的“长胡须”可以告诉它们两侧物体的具体位置;下巴下面的须毛可以让它感知头下方有什么东西;而鼻子下面的短小的须毛则可以让狗狗知道,靠近鼻子的东西的大小、纹理。当狗狗想要知道食物或水盆距离自己的鼻子多远时,须毛会告诉它;当它们嗅闻地面时,须毛会保证它们的鼻子不至于直接杵到地面上。一些小型犬种还会利用须毛来探测洞穴的宽度,以决定是否要钻进去。
狗狗的眉须也起着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当有外物逼近狗狗的眼睛时,首先会触到它长长的眉须,这时眉须的震动会通过‚毛囊神经细胞大本营‛向大脑迅速传输信息,大脑会判断“天哪,有人要戳我的眼睛”,于是会启动防御机制:闭上眼睛!最神奇的是,当你触碰狗狗的一侧眉须时,它只会闭上这一侧的眼睛,而不是同时闭上两只眼睛——这种精准的独立防御机制可是非常难得的!
很多主人在不知道须毛作用的时候为了好看就剪掉了狗狗的胡须,很多美容师也会为了造型更加完美而修剪胡须,这会不会出大问题?
专业兽医指出,由于须毛在狗狗触觉感知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前哨”作用,如果失去了须毛,狗狗可能会很不适应,甚至会导致空间感知能力下降。所以:千万不要再剪掉狗狗的胡须啦!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狗的须毛是它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研究显示,狗狗所有来自触觉的信息均来自这些须毛。
B. 狗狗须毛根部的每个毛囊连接着 100—200 个初级传入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又与 8 种机械性感受器相连,经由神经网络直接对接大脑感知功能区,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刺激反馈系统”。
C. 狗狗的眉须起着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当你触碰狗狗的一侧眉须时,它只会闭上这一侧的眼睛。
D. 如果失去了须毛,狗狗会很不适应,甚至会导致空间感知能力下降。
【2】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狗狗第一次游泳就知道要仰头的原因。
【3】写出加点词在文中具体指代的意思。
(1)难道狗的胡须真的是鸡肋一般的存在吗?
(2)专业兽医指出,由于须毛在狗狗触觉感知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前哨作用。
【4】联系文章内容,指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地方。
李大妈:小狗嗅来嗅去找东西,应该是嗅觉很灵吧,我们平时也会用狗鼻子来形容嗅觉灵敏的人。
9、 人生是一场或负重或轻盈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是一遍又一遍自我剧新的过程。一次选择,不言后悔;千帆阅尽,独留风景!
请以“无悔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