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这一摞书是我的第二理想,我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
B. 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会愈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C. 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D. 在自私自利者的心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2、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mù)然 缄(jiān)默 恬(tián)静 星火缭原
B.追溯(shù) 迁徙(xǐ) 震憾(hàn) 戛然而止
C.沙砾(lì) 辐(fú)射 枯燥(zào) 天衣无缝
D.龟(guī)裂 怠(dài)慢 地壳(qiào) 消声匿迹
3、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斡旋/浩瀚 行辈/行将就木 纷至沓来/原地踏步
B.喧嚷/寒暄 连翘/翘首以待 戛然而止/吱吱嘎嘎
C.蓦然/夜幕 间隔/挑拨离间 怒不可遏/短褐穿结
D.晦暗/悔恨 倔强/强词夺理 弄巧成拙/相形见绌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创作的诗歌《回延安),全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时所作,“永州八记”中的一个名篇。柳宗元探访山川河流,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此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C.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而逻辑顺序则常用于介绍事理。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6、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
(3)唇焦口燥呼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
(8)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___。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作者阿西莫夫是__国著名科普作家和____小说家。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喀喇昆仑腹地攀冰记
汗斯
①经过数日徒步,探险队伍终于到达了迦舒布鲁姆大本营。“迦舒布鲁姆”在当地语中意为“闪光的墙",这恰好描绘了终年积雪的迦舒布鲁姆峰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的壮观景象。扎营之后,我在帐篷里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攀冰装备,想着明天就能在这原始秘境里攀冰,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②次日,天未亮,吴昕在帐篷外叫大家起床。在队员们收拾装备之余,我和几名领队为了给大家探路,便先行出发,朝边舒布鲁姆冰塔林前进。迎着日出,阳光慢慢洒向远处的迦舒布鲁姆峰,山顶犹如铺上了一层金箔,煞是壮观。翻过碎石坡后,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冰塔晶莹剔透,散发着幽蓝神秘的光芒,形千姿百态,或如让风前行的帆船,或如跃水而出的鱼鳍……大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们踩在乱石和冰川上前进,脚下发出“吱吱”的摩擦声。由于此处山高、河谷宽,人用肉眼衡量一个物体的远近高低往往会出现偏差,比如,远望冰壁看似矮小,走近后才发现,那片冰壁如屏障般难以逾越。好多路段我们都需要借助绳降,然后用冰镐凿出冰洞,把绳子串起来攀冰,攀一块冰壁通常要折腾不少时间。此时,对讲机里传来大本营的消息,告知队员们已经出发了,于是我开始从冰面往下降。为了顺利地下降到冰壁底,我还不得不留一个冰锥在上面。收拾好装备和背包后,我们回到最初选择的一些冰壁,开始为队员们做探冰准备。攀水之余,我想起了去年冬天在川西双桥沟做攀冰训练时的情况。那时冰壁有限,一块好的冰壁往往有许多人攀登,而要抢占好的冰壁,需要很早就从村子出发,并且,每当太阳照射时,瀑布冰川就开始融化,人在低处攀爬,上边在滴水,攀冰环境非常不理想。而现在身处迦舒布鲁姆峰脚下,这片河谷里的冰壁数不胜数、形状大小不一,洁白坚硬、晶莹透亮,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环境不同、难度不一的冰壁进行攀登。除此之外,神秘的冰洞、危险的暗河都能满足队员们的探险之心。在这片自然雕刻的冰川胜地,仿佛闭上眼都能闻到自由攀冰的味道。
③队伍在迦舒布鲁姆冰川进行了两天的攀冰活动,收获颇丰。最后离开的那天下午,大家非常疲惫,各自收拾行李和装备,早早回到帐篷休息。这时,吴听来到我身边,问我想不想再进冰塔林,把前日遗留的冰锥取回来。我身体有些不适,本想拒绝,但脑海中却浮现出幽蓝神秘的冰塔林,那摄人心魄的诱惑让我无法拒绝,于是我起身收拾攀冰装备,和吴昕一起再次进入冰塔林。
④当我俩到达冰塔林,发现眼前的景象与两天前大不相同:冰川发生了许多变化,两天前我曾攀爬的处平整冰面,如今大部分已融化,整个冰角翘了起来。寻寻觅觅之后,终于发现了遗留的冰锥,我借助冰镐和绳降,小心翼翼地攀爬上冰壁,拿到了冰锥。攀冰时,我明显感觉这次体验不同于两日前,冰壁因阳光照射已有些湿滑,若没有准确地定位好踩点,极易发生滑坠事故,好在有吴昕的指挥和帮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取回冰锥,我俩还有些不愿往回走,于是又商量着挑战新的冰壁,在冰塔林攀爬了很久,直至黄昏,才开始往回走。
⑤在迦舒布鲁姆大本营的最后一晚,大家似乎都没有睡意。晚饭后,我们生起篝火,围坐一团,彼此交流梦想与故事,无关职业,无关年龄,我们更像是一群懵懂的大自然的孩子,憧憬着不一样的远方。我想,这就是徒步和攀冰的魅力所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作者记叙了在冰塔林前后两次攀冰的过程,其感受有何不同?
【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妙处.
这些冰塔晶莹剔透,散发着幽蓝神秘的光芒,形状千姿百态,或如迎风前行的帆船,或如跃水而出的鱼鳍……
【4】第②段插入“作者去年冬天在川西双桥沟做攀冰训练时的情况”有么作用?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探险攀冰队员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9、请以“你的美,照亮我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