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向进步青年发出发扬云南光荣传统,争取民和平。
B.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C.金水桥的汽车燃烧、爆炸事件已经查实,不仅有实际的行动,而且有预谋。
D.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小说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B. 古人在称呼别人时不直说其名姓,常用官职名、出生地名等来称呼人。唐代大诗人杜甫,因做过左拾遗,人称“杜拾遗”;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C.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体态语言为主要手段,以有声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D.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论语》、《易经》、《春秋》。
3、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______)
A.礼节 B.几样礼节
C.礼物 D.礼貌程度
(2)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______)
A.竟然 B.抄近
C.径直 D.拐弯
(3)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______)
A.某种联系
B.原因、条件
C.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
D.关联、牵涉
(4)小小年纪便有见识(______)
A.见闻、知识 B.认识
C.胆识 D.阅历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B.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涉及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周瑜。
C.《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
D.明代作家蒲松龄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对卖炭翁有很多描写,请选择一处简要分析一下有何作用。
【2】作者对卖炭翁是同情的,对宦官及其爪牙则充满了憎恶,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这种爱憎之情的?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在这封家书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请在阅读完全书的基础上回答。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年声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他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 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 这项活动名曰“踩岁” 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 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 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 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 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 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 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 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⑦在话刷《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 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 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作者肖复兴,有改动)
【1】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阅读第⑤段,说说为什么大年初一家家都要买金鱼?
【4】理解结尾句“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的含意。
【5】请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踩岁”的风俗。(不超出所给字格)
9、题目:微笑的味道
微笑之于生活,有如阳光泄在大地上的璀璨;微笑是寒冬过后的第一缕阳光,微笑是炎炎夏日的一掬清泉。微笑带来友善,让亲切相伴;微笑带来信任,让隔阂走开;微笑带来自信,让希望常在……记忆中那些印象深刻的微笑总是让我们回味无穷。
要求:①请你“微笑的味道”为题,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