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下列各项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有笑纳了。
B.奉上拙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C.我因临时有事,不能光临贵校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D.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B.阡陌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C.妻子邑人 古:妻子和儿子 今:“子”是词尾,无义。偏指妻子。
D.来此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走投无路的境地。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B.《诗经》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15篇。
C.《社戏》选自《呐喊》,是以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现了一幅记忆中理想的农村画卷。
D.顾拜旦是美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5、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借咏物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B.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
C.第三句直接点明作者对彼此友谊的珍视。
D.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
【2】把“愿君多采撷”中的“多”改成“休”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歌情感简要赏析。
6、《北冥有鱼》中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1)根据要求填空。
他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
A.《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共有十篇散文。
C.《骆驼祥子》中,祥子拼命攒下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二次买车的梦想化为泡影。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故事有智擒红孩儿、智取生辰纲等。
8、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这就是母亲
蒋勋
一月七日,我从高雄坐高铁到台北。因为是直达台中的快车,上了车我就放斜椅背,准备休息或看书。
车快要启动前,忽然听到喧哗吵闹的声音,从七号车厢的后端入口处传来。许多乘客都被这不寻常的骚动惊扰,回头张望。
我坐在最后一排,声音就贴在身边、但是看不到人。是粗哑近于嘶吼的声音、仿佛有人趴在车门边,一声一声地叫着:“你带我去哪里呀——你带我去哪里呀——”
然后,七车的乘务小姐神色仓皇地出现了、引导两位纠缠拉扯的乘客入座。
车子缓缓开动了,这两位乘客终于坐定。就在我座位的斜前方。
其中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身躯很胖,脸有点变形,她继续嘶吼咆哮着:“你要带我去哪里呀——我不要去——”她像耍赖的孩子,双脚用力跺着车厢地板,用手猛力拍打前座的椅背,吼叫:“我不要去——”
许多乘客都露出惊惶的眼神,前座的乘客悄悄移动到其他较远的空位上。
在第七节车厢遇到过衰老的人、肢体残障的人、失明的人、手脚抖动的帕金森症患者、但是第一次遇到“智障”的乘客。
我没有想过,身体有这么多艰难,智障、当然也是一种生命的艰难吧。
我在斜后方看着这智障的妇人: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嘴,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这样不安、这样躁动、这样仓皇、这样惊恐,仿佛被围猎的野兽,无处可逃。
我或许也被吓到了吧,便一直凝视着这智障的妇人。她忽然回过头,跟旁边一直安抚着她的另一个妇人说:“我要吃——”
另一个妇人年龄在七十岁到八十岁之间,很苍老,一脸鈹纹,,黧黑瘦削,但是身体看起来还硬朗。她即刻从一个手提袋里拿出一包鳕鱼香丝,递给智障的妇人说:“吃啊,乖喔——”
智障妇人迫不及待,一把扯开玻璃纸袋。一条一条像纸屑一样的鱼丝飞散开来,撒落四处,老妇人赶快俯下身去,一一拾捡,放进智障妇人的手中。
有一些飞散在我身上,我捡起来,交给老妇人,她回头说:“谢谢。”
我笑一笑,问她:“女儿吗?”
她点点头。
她的女儿把鳕鱼香丝塞进口里,大口咀嚼,鱼屑一片一片从嘴角掉落,母亲则不断为她擦拭着。
女儿好像安静了下来,但会不时突然惊惶地问:“你要带我去哪里?”
母亲耐心地说:“出去走走啊,闷在家里怎么行?我们在别处旅行不是也坐火车吗?”
一位年近八十岁的母亲,照顾一个年近五十岁的智障女儿,那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啊!作为母亲,她也曾经懊悔过吗?愤恨过吗?厌烦过吗?觉得羞辱过吗?想要逃避过吗?
我在斜后方,做着我应该做的功课,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做得比这—位母亲好。
母亲安抚了躁动惊惶的女儿,女儿仿佛睡着了,母亲为她盖上外套。趁女儿睡着,她从手提袋里拿出像是女性刷睫毛的小圆筒,抽出沾黑膏的小刷子,为女儿刷染头上花白的头发。车窗外夕阳的光,映照着母亲挑起的一缕一缕的发丝,发丝由白变黑。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生命的功课要做,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
【1】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肥胖得有点失去了轮廓的躯体,浓黑的眉毛,宽而扁平的颧骨,张着嘴,粗重的喘息,不断四下张望的仿佛被惊吓到的眼神。
【2】文章中的母亲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内容简述。
【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还有“比艺术更重要的功课,比美更重要的功课”,你是如何理解的?
【4】如果将文章题目“这就是母亲”更换为“生命的功课”,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吗?简述理由。
9、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盏盏明灯。这盏明灯,或许是知识;这盏明灯,或许是亲情;这盏明灯,或许是美德……你心中的那盏明灯是什么呢?
请以“心底有一盏明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