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删去“随着”)
B.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驰骋冰雪赛场,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将“超越自我”与“挑战自我”互换位置)
C.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在“春风”前加“随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删去“切忌”或“不要”)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一个钟情于生养自己的故乡土地,一个却极力想要挣脱黄土地的束缚,在大城市中来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B.《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贾德,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启发读者对个人生命、对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探讨。
C.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潜告诚青年“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D.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也被称为“巨人三传”,还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3、对下列虚词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连词,表转折。
C.其真不知马也 其:代词,代“食马者”。
D.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介词,凭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向小树林走去,看着这些行将就木的孩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B.老师布置的任务,小丽总是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好多次都是超额完成,对于她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老师倍感欣慰。
C.警报声突然响起,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同学们秩序井然地安全撤离,这次安全演习非常成功。
D.离开几十年,今日重回故乡,已是人事全非,颇有海枯石烂之感慨。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歌中间两联紧扣诗题的“送”字,巧妙的写出了离别的深情,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6、古诗文填空。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炭翁》中主人公因希望炭卖个好价钱而产生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八(2)班的《傅雷家书》阅读任务单,你和小文一起来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 内容呈现 | 问题与理解 |
选择性阅读 | 关注话题:成长之路 (1)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3)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 (1)小文针对所关注的话题阅读相关张杰,并摘录了书中有启发性的三段文字,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
整体性阅读 | 深入揣摩:款款深情 孩子,你一天天的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 | (2)小文说:“从所选的内容看,傅雷与傅聪真是父子情浓。”你读了全书后,感觉他们不单是父子,他们还有着独特的关系?(至少三种)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惹人喜爱的小蒜
文/段吉雄
①乡下人对季节的感知不靠日历或者复杂的推算,他们凭的是双手,还有灵魂深处与大地的对话。正月才过,风还跟张地在田埂上撒野的时候,农人用粗手往土地上一摊,地层深处的温度就顺着债(fèn)张的脉搏,传到了蓄势待发的地面上。
②树丛中,田埂边,万籁俱寂。地下深处,一颗细小的种子感知到了徐徐向上的地温,舒适地翻了个身,伸出细长的腿,向着那温暖的地方觅去。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踩着碎步翩跹而至,滴在僵硬的土地上,顺着地缝就滑到地层深处。蜷缩的细腿在雨滴的引导下慢慢伸直、变粗,四处寻找着。除了温度,还有其他。它要为即将到来的远行做好准备。
③雷声把大地彻底从沉睡中催醒,声音掠过山峰,满眼的沧桑一夜间褪去,新生的力量萌发出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喧腾的大场景,没人发现那粒最先苏醒过来的种子偷偷钻出了地面,嫩黄的一片如针尖般粗细。青春的阳光跳跃着,把整个季节都带入到它的节奏里。那丝嫩芽也不例外,脚下顾长的根给它提供了足够的勇气,狭窄的叶子被风和阳光染成了绿色,地下球茎经过半个季节的磨炼长成了小拇指盖般。今后也就这么大了。倒是颜色雪白,对着阳光,能看清楚里面纹路细腻的经络。
④小蒜——这种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薤(xiè)白”抖落了一身的沧桑,携裹着地层深处的气味,泼辣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冬天漫长的时间里,饭桌上的颜色和对面黢黑的山峦遥相呼应,辣椒也变得干枯,面色寡淡地悬挂在厨房的墙上。即使是初春,青色也是饭桌上难得一见的偶遇。大葱、蒜苗倒是可以点缀,但惜地如金的农人恨不得把麦子种到了锅台下,哪能腾出地方给它们?小蒜生长在林间地头,随遇而安,也不用人们照顾,甚至人们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只是在农忙回家的路上偶然一瞥,那一簇细弱的绿色才唤醒人们尘封的记忆。
⑤春雨旺盛的时候,小蒜散发出的气味让飞鸟虫兽避之不及。因此,小蒜很少受动物侵犯,无论是生长在荒山野岭,还是田间院落,它都亭亭玉立,完整无损。新雨过后,小蒜狭窄的叶子上站着几粒细小的露珠,乘着微风在逼仄的叶缝间荡来荡去。尽管露珠细小,但太阳依然在上面闪转腾挪,洒脱的姿势像是在火海上召开盛大的舞会。
⑥人们趁着湿润上山来了,大人小孩,提着篮子,拿着小钱俄。山林里多石头,小薛从石林、树根的罅缝里蜿蜒生长,要想挖到深藏于地缝的蒜瓣,不借助工具是不会成功的。田埂上的就好挖多了,但也要创开层层土壤。母亲把小蒜周围的土刨开,看到埋藏在地下雪白的茎,再用手轻轻一提,蒜瓣就出来了。白生生、亮晶晶、胖乎乎的蒜瓣,下面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伴着白绿相间的蒜叶。看着我手里采断的绿色蒜叶,母亲一边示范一边教要领:不要心急,拔的时候手要轻,缓缓加力,轻轻一提。就这样,母亲又拔出一颗嫩绿的小蒜。
⑦和大蒜上有数十个蒜瓣抱团不同,小蒜多为独蒜,形状也多不规则,但这并不影响它独特的魅力和人们对它的喜爱。小蒜进入农家,人们把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洗净剁碎,和寂寞的辣椒拌在一起,饭桌上顿时生机勃勃起来。春天的气息,热烈的劲辣,让人血脉偾张,一根细细的小蒜能吃出丰收季节的恣意和畅快。有时候,我们薅(hāo)得多了,母亲会在做面条时用它替代酸菜撤在锅里,再加上几滴香油,那青色的碎末和油珠漂浮在面汤里,和雨后狭窄蒜叶上细微的露珠一样,碗里有太阳跳舞的影子,温暖,澎湃,充满了希望。啜一口面汤,小蒜葱郁的气味中夹带着呼啸的山风,铿锵的雷声和大地翻身的声音。
⑧几番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开始蓬勃起来,蒲公英,灰灰菜、马兰头、奶浆草此起彼伏,一茬接一茬地渲染着春天的姹紫嫣红,也冲击着人们富裕的味觉和饭桌,小蒜慢慢地从农人忙碌的身影中淡出。但在树林里,石缝中,它们依然倔强地生长着,高昂着头,顶着一株白色的小花,奋力向太阳靠近。细叶上,花蕊中,一滴滴露珠荡漾着,晶莹耀眼,映着母亲的朦胧的身影,散发出乡间淳朴的气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题是《惹人喜爱的小蒜》,请结合全文回答,“小蒜”的“惹人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2】按要求赏析句子。
(1)一颗细小的种子感知到了徐徐向上的地温,舒适地翻了个身,伸出细长的腿,向着那温暖的地方觅去。(修辞角度)
(2)白生生、亮晶晶、胖乎乎的蒜瓣,下面拖着几条细长的根须,伴着白绿相间的藤叶。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
细叶上,花蕊中,一滴滴露珠荡漾着,晶莹耀眼,映着母亲的朦胧的身影,散发出乡间淳朴的气息,照亮我前行的路。
【4】本册我们学习了《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掌握了“比”“兴”两种手法。试以“小蒜”(或“薤白”)为对象,选择一种手法,结合文章内容,模仿《关雎》或《兼葭》写一节四句小诗。
【5】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道美味,一碗泡菜、一碟家常、一道小吃……牵动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情动不已。请描写一道让你动情的美味,要求语言优美,写出情味。(50字左右)
9、按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都去河边钓鱼,但每次都把鱼放了,邻居问他为什么,老人笑了,说:“为了钓,而不是为了鱼!”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在乎的是充满想象、希望与美丽,甚至有着许多荆棘、坎坷与变数的“过程”,我们在乎的就是在过程中体验到的美感。
请以“过程之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