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漯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这段话出自名著(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A.《红岩》

    B.《骆驼祥子》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童年》

  • 2、下列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清冽   俨然   海堂   翩然   销声匿迹

    B.净穆   怅惘   褪色   铿然   草长萤飞

    C.争诵   甜静   磅礴   严竣   戛然而止

    D.副射   震撼   怠曼   皎洁   大切大悟

  •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加大青年人的读数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雄安新区建设之所以被看作“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D.新任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要有新的打算,要把保证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 4、依次填在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②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③11月份南飞的鸟群, 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在海洋中,海水 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A. 灵敏 致密 目空一切   即使……也……

    B. 灵活 致密 目空一切   尽管……也……

    C. 灵敏 紧密 目中无人   尽管……也……

    D. 灵活 紧密 目中无人   即使……也……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开动大脑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或生动或准确得体;(2)字数在80——100字之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请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下题。

    (1)任何时代,都需要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结局即使悲壮但绝不可怜。________(作者)的《平凡的世界》里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名人传》描写的精神巨人_______、米开朗琪罗、__________,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2)阅读下面名段的两个翻译版本,回答问题。

    (甲)

    “放心吧,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大干一场,偏偏要向权威的结论挑战。虽然他们对我的病情诊断是正确的,但因此而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完全错了。咱们走着瞧吧!” 

    (乙)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准备“大干一场”,他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两个翻译版本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请结合两个版本的翻译分别谈谈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了。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对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2对选文第③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第③段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一句不是一般的语序,目的是(   )

    A.朗读时有音节感,有力。 B.强调最后的两个形容词。

    C.不至于写成太长的句子,长句难懂。 D.突破老格式,进行大胆创新。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5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那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联系生活经历,抒写内心感受;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创作一个故事。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