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名著的叙说错误的一项( )
A. 《骆驼祥子》中的兵匪特务,社会渣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不断地盘剥祥子,压迫祥子,使他蜕变成了一头走兽。
B. 《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
C. 宋江为给被曾头市史文恭射死的晁盖报仇,攻打曾头市,破了陷阱,杀了曾家两个儿子。
D. 从阿长身上,我们看到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下列句中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比喻)
C.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夸张)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拟人)
3、以下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
B.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俄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长篇小说集《羊脂球》。
C. 《儒林外史》是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D.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空城计》是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因马谡自恃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15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的故事。
B.《诫子书》《小石潭记》《出师表》中的“书”“记”“表”都是表示文体。
C.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涌现了无数著名的诗人,其中的一些诗人被当世及后世冠以别样的称号,如:“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孟浩然、“诗鬼”指李贺等等。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5、 晋候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絳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魴、张老止之。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候,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钱。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②仆;指驾车的人。⑧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④公:指晋候。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晋侯怒/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B.臣闻师众以顺为武/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C.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D.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何陋之有(《陋室铭》)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2)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6、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你说说首句中“千寻”二字的表达作用。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7、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_______)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_______)
(4)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______)
(5)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_______)
8、名句默写。
(1)《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9、(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路也
①行到美国,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1.58米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怅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圆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
②有时候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我想,那是由于汉语的领空换成了英语的领空,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可是这感觉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很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④我疑心自己英语的每一点进步似乎都在以汉语的退步为代价,身体里的英语也在发芽了,虽然是孱弱的,却正在一点一点地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 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地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路上旅行,随身的背包里总是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镜子里,在元音辅音映出的光泽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繁体竖版的中国,声母和韵母拼出来的中国,用横竖撇点捺弯钩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⑤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从前看的是中文版的,这次我却想把象形文字的它们统统再翻译回去,看看拼音文字的它们,我想知道它们本来的模样。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⑥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⑦B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诗后面标着日期,年和月,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
⑧诗写的是美国,但更是中国。很多年以来,其实在我心里,常常莫名其妙地吟咏着一句诗:“我的心啊在高原,这里没有我的心。”我还会同样不知为什么,默默地哼起一句老歌,我只会哼那么一句:“美丽的哈瓦纳,那里有我的家。”而这里的“哈瓦纳”,并不在古巴。
(有删改)
【1】第②段中写到“我这部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其失灵的原因。
【2】文章第④段写到“我对它的爱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作者对汉字的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④段A句中的“武断”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⑦段中的B句。
【4】第⑥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5】下面是关于本文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B. 细腻温婉,有深刻的哲思。
C. 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D. 抒情性强,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10、阅读《揭秘:这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工业明胶(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
②“以后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
③老酸奶和果冻使用工业明胶疑云还未消散,“毒胶囊”突然横空出世,网民们用如此自嘲的方式表达着愤怒和无奈。
④几年前的“明胶珍珠奶茶”、“皮革奶”旧账也被人重新翻出,带着新伤旧痛,人们纷纷谈“胶”色变。
⑤生活就像一堂堂生动的化学课,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工业明胶。
臭皮鞋如何变明胶
⑥根据业内人士透露,我们梳理出一条“臭皮鞋”摇身一变成为亮晶晶的“食用明胶”的加工链条:
⑦先把成袋的生石灰加水搅拌,倒进放置皮革废料的水泥池,泡三五天。
⑧把经过石灰浸泡的皮子捞出来,放进洗皮池里,用洗皮机反复清洗。通常搅拌三四个小时后,原本又脏又硬的废皮革就变得干净、柔软了。
⑨再放入另一个池中,加工业盐酸再次浸泡。通过工业强酸碱中和脱色。
⑩经过石灰、清洗和盐酸处理后的皮革和新鲜的动物皮原料接近。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艺的进步,熬出的胶质越来越白,好的胶称为“亮胶”。接下来工人将这些皮料,置入大口锅炉中加水熬煮。通常6到10个小时之后,皮革废料中的胶质成分便融入了水中,形成胶液。
然后,再把含有胶质的水抽到露天一个个敞开的铁盆里,自然放凉,在冷却的过程中,还要对含胶的水进行美化处理--加入双氧水杀菌、漂白,这样处理的胶质就变得相当漂亮了。
再经过一晚的低温冷却,铁盆里的水就会变成一块块亮黄或深黄的柔软的胶状物,工人随后把它们分割,晾晒成胶板,然后再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到此为止,皮革下脚料就摇身变成了亮晶晶的明胶颗粒了。
(《南方日报》)
【1】请用几个短语概括一下皮鞋变明胶的过程。
石灰浸泡—(________)—强酸浸泡—(________)—(________)—晾晒粉碎
【2】开头引用两段网民的自嘲,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说说下列加点短语的表达作用。
带着新伤旧痛,人们纷纷谈“胶”色变。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第四节中的“新伤旧痛”的“旧痛”指的是几年前的“明胶珍珠奶茶”、“皮革奶”旧账。
B.“生活就像一堂堂生动的化学课”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讽刺了不法商人利用化学手段谋取暴利的不良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C.第八小节中的“反复”说明了清洗的次数之多,不能删去,否则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D.“臭皮鞋如何变明胶”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程序顺序,生动地说明了皮革废料经过加工成为食用明胶的过程。
11、阅读《食物为何挂在树上》,完成后面小题。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liè)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去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猎豹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被鬣狗发现。鬣狗不会爬树,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地避开这些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包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这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然后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有贮食习惯,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在线》20180405)
【1】阅读第③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一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理由。
【2】第⑤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最后三段如果删去好不好?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希望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钻石。——《流浪地球》
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新喜剧之王》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中国机长》
以上是网友投票的2019年最打动人心电影台词的其中三句,唤起了你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