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9年7月11日,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一代大师季羡林永远地走了。 , 。 , 。 , 。
①就像孔夫子、胡适这些人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几十万字或几百万字的作品
②带走了大师的遗憾
③这些大师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
④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感动
⑤但他们关于教育、文化、哲学的思想却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民族
⑥为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A. ②④③⑥①⑤ B. ②⑤①④③⑥ C. ③①⑥④②⑤ D. ⑥①⑤③②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采用极限施压的方式打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注定是徒劳的,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B.凡人善举就在身边,这些“小人物”身上蕴含的人性力量是每个人都可以汲取的。
C.为了考上东莞实验中学中学,他每天目不窥园,把看小说、玩手机的时间全都利用了起来。
D.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C.古代文体中的“记”,写法上多以记述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古代文体中的“说”,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如韩愈的《马说》。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4、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②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③其山川,道④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⑤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①掇:拾取,摘取 ②幸:庆幸。 ③本:根据。④道:称道。 ⑤.夫:句首语气词。宣:宣扬。
【1】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 掇幽芳而荫乔木
B. 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 四时之景不同 幸生无事之时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云归而岩穴暝
【3】对醉翁亭的四季之景,作者的感受是①_________,对丰乐亭的四季之景,作者的感受是②______。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所作,请用乙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甲文中太守不同于其他人的情感是③ _______。
【4】醉翁亭是作者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那么丰乐亭呢?请你阅读选文乙,用自己的话说说丰乐亭之名的内涵。
6、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两首词中描绘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分别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说说画线句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3】下面语句所体现的词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 沙场秋点兵。
7、综合性学习
今年两会上,“海绵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热点。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目前我们城市的排水管理要求的是“随降随排”,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修多少管道都不够用。正在试点的“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座城,而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希望水渗下去,蓄起来,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以往陈旧的城市建设理念,不再片面追求高楼大厦,而更加注重城市设计的精细化、人性化。
材料二:“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就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够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再释放出来,这样就需要有下沉式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然而,建设这些“海绵体”并不容易,资金需求巨大,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而且熟悉这项技术的人才还相对缺乏,急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材料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认为,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现在还在试点和探索中。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介绍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分析建设“海绵城市”我们现在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作为重庆“海绵城市”试点,提出了“打造会呼吸的城市”的口号,请你对这个口号进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盛名之下, 。
② ,患不知人也。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
④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
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特勒的橡树要不要砍掉
石嘉
⑴在波兰小镇亚斯沃,最近发生了一条新闻。
⑵1942年4月,希特勒在他53岁生日时,把一棵橡树苗装在一个用纳粹旗帜包裹的盒子里运抵该镇,作为礼物。当时的纳粹占领当局为栽种树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两年后,纳粹军队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下败退,离开时对该镇进行了清洗,但这棵橡树躲过了灾难并幸存至今。如今,它枝繁叶茂,高达12米。
⑶亚斯沃镇政府考虑砍掉它,以消除该镇与希特勒的任何联系。但镇政府的拔树计划引发了争议,部分居民认为这棵橡树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犯下任何罪行,因此请求当局保留这棵树。
⑷亚斯沃镇政府的做法恐怕是大多数政府的考虑。波兰在二战期间饱受纳粹德国的蹂躏,从民族感情上讲,让一棵希特勒赠送的橡树活着,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或者把它砍掉,或者将它陈列在博物馆里警示后人,这是通常的做法。但问题在于,砍掉这棵树,是不是就能砍掉亚斯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痛记忆,是不是就能够让亚斯沃人从此走出希特勒的阴影?
⑸处理历史遗产是一件有技巧的工作。它处理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一座墙或者一座房子,它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给当今的社会寻找一个定位。换句话说,处理历史遗产就是对现实的定位。尤其是对于战争中受伤害的民族来说,战争的历史遗产常常会勾起仇恨。要让民族心理走出这种仇恨,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历史遗产统统消灭。毕竟这些遗产作为细节,是每一个民族成长的一部分。
⑹更多的时候,对于负面历史遗产的保存和妥善处理,更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将负面的历史也作为国家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放起来,比如德国在保留大量二战遗迹的同时,还在2003年决定在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以祭奠当年在纳粹大屠杀中不幸遇难的600万无辜犹太人。
⑺没有人会选择忘记历史,但是怎么记住历史,需要人们在坚守和宽容之间做选择。人们宽容一个战争遗迹的存在,其实正是坚守一种不能忘却的信念。因此,对于波兰的小镇来说,这棵树实际上与小镇受伤害的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与其砍掉,不如注明;与其遗忘,不如牢记。留住这棵树,就让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这棵树背后有一段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⑻波兰的命题不仅仅只困惑波兰人,其实在多数遭受战争侵害的民族,人们至今或多或少还能够在记忆深处找到这棵“希特勒的橡树”。从物质上消灭这棵树并不难,但是在心灵中给这棵树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⑵段和第⑺段都提到了波兰小镇的这棵橡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第⑷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⑹段的观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10、阅读马宝山的《手艺人》,回答小题。
王栓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却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儿。
王栓先是给别人家上梁架檩子,做门窗。后来王木匠的活儿越做越小,专给妇人做粉盒子、首饰匣子,给有钱的男人做装钱的匣子。
王木匠做的盒子、匣子很精致,上面画荷描菊,雕龙刻凤。更绝的是,他开的卯眼和榫头,细密得像米粒,抹上胶四块木板子楔在一起,打磨过,再走过两遍漆,那赛米粒似的楔口就看不见了。那楔口还咬得结实,就是把木匣子摔在地上,摔成八瓣儿,那楔口都不带开的。
④王木匠做这些活儿一口价,绝不讨价还价。活儿做完了,摆在主家面前,或三两银子,或五两银子,你多给,他把多出来的银子推到你面前:“谢谢啦,我的手艺就值三两银子,就三两。”有的主家小气或者一时钱不凑手,工钱给得不够数,王木匠就不接手,拖欠着可以,不足不行。
⑤一次,妻妹小桃要出嫁,求姐夫做一个妆匣子。妆匣子做好了,他说是三两银子的工钱。小姨子笑了笑,不作声。他又说了一遍:“工钱是三两银子。”
⑥小姨子气呼呼甩给他三两银子,他拿上,气呼呼地走人。
⑦王栓有这么好的手艺,又是一个精细的人,就有人把孩子送来跟他学手艺。王木匠都留下。可是这些孩子在王师傅这里待不长,有三个月的,有半年的,最多能坚持一年也是走人,没有一个能坚持学下来的。
⑧这是怎么回事?
⑨原来王木匠教徒弟,先是把一围粗的圆木绑在架子上,他带着徒弟,顺着墨线“吱──吱──”用大锯破成寸板子,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那枯燥、单调、寂寞、疲乏谁受得了?跑来学手艺的没有坚持学多久,一个一个都得走人。
⑩跟王木匠学成手艺的只有一个人。
(11)就是他的儿子王秋生。有人说:艺不外传,王木匠怎么会教外姓人的孩子呢?不爱说话的王师傅听了,也只笑一笑就过去了。其实,王秋生也不是他的亲生儿子,是他收养的孩子。
(12)那是许多年前,一天王木匠在外做活儿,很晚回家,进家洗漱完毕就要躺下歇息。忽然听到窗外有婴儿啼哭声,以为有妇人抱孩子来串门,可是半天没人敲门,婴儿的哭声却越来越大。夫妇两人就出门看,只见窗台下石桌上放着一个包裹,哭声在包裹里愈发嘹亮。两口子把孩子抱进来,在灯下一看,这个孩子眉清目秀,再把手伸进包裹里一摸,是个男孩子,更是喜出望外。俩人是一直没有生育的中年人,老天爷送子来了,高兴得两口子看一会儿,抱一会儿,亲一会儿,折腾一夜。
(13)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看出是个极聪慧的人。那时屋里梁上有一窝燕子,大燕子孵出一窝四只小燕子。小秋生一个一个都能分辨出来,还给它们起名:蓝翎、青翎、紫翎、花翎。一天晚上,妈妈要关窗户,他拦住说:“妈妈,先别关啊,花翎还没有回呢。”
(14)秋生长大了,也跟王栓一样,寡言少语的。两个都不爱说话的人,坐在一根圆木两侧,一条大锯,一去一来,一拉就是一天。秋生整整拉了两年大锯后,跟着父亲只学了几个月手艺,就学会了开卯打榫、画荷描菊、雕龙刻凤,出手的活儿比父亲王木匠的还精致。王秋生就用这手艺挣来了宅院,娶来漂亮的媳妇,这很让人眼馋心里痒。
(15)王秋生活儿越做越好,父亲却一天比一天老了,手脚也慢。找他做活儿的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他做不成活儿了,待在家里。
(16)一天,王师傅与人闲聊,说起学手艺的秘诀,他说:“学手艺,学的是品行,练的是心性。我让学艺的人先锯木破板,那是祛除他心中的急、躁、浮。先把人心稳下来了,再去磨炼人的专心、耐心。练得人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到那时候学什么就会什么,心在活儿上,眼在手上,能做不好活儿?”
(17)王师傅的话,有人听得懂,有人似懂非懂。就是听懂了的人,也未必做得到。做到了就是手艺人,靠一身技艺一辈子衣食无忧的,活得就鲜亮。
(选自《雨花》,有删改。)
【1】阅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并概括王栓的性格特征。
情节 | 性格 |
做成的木匣精致而结实 | |
| 坚持原则,铁面无情 |
闲聊学手艺的秘诀 | |
【2】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写小秋生给小燕子起名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第11段中加点的“笑一笑”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3】探究文章以“手艺人”为题的好处。
【4】认真阅读选文的第十二段和下面的阅读材料,说说他们在叙述方法上的共同点和作用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我的叔叔于勒》
从叙述方法看,都采用的叙述方法。
从作用看,两文的不同点是:
本文:
链接材料:
11、会“变魔术”的柔性屏
①一言不合就掰弯手机?这不是开玩笑,而是某知名厂商在自家的科技大会上向参观者展示的新科技——尚处于原型机阶段的柔性屏幕设备。其中一款是可折叠的变形手机,上网、看剧、收发邮件时,它是7英寸左右的平板电脑;要打电话时,只需轻轻对折就变成5英寸左右的智能手机。
②柔性屏是柔性显示屏幕的简称,是以塑料为基板,加上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材料构成的显示屏。传统的显示屏都是以玻璃作为基板材料,而柔性屏则是以塑料作为基板材料。玻璃是很难弯曲、折叠的,而塑料则可以任意对折弯曲。
③柔性屏可弯曲、可折叠,但在外观上与普通的玻璃屏幕几乎没有区别,只是拿在手里的感觉更加轻薄。据介绍,目前人们常用的电脑、彩电、手机显示屏大多采用的是液晶显示技术(LCD),液晶自身是不能发光的,因此需要背光源、偏光片、彩色滤光膜等繁重的零组件,屏幕的厚度很难降下来。与液晶显示技术不同,OLED显示技术实现了显示材料的自发光,所以依托OLED技术做成的柔性屏不再需要背光源、彩色滤光片等部件,加上这些显示材料本身就很轻薄,OLED显示屏要比LCD显示屏薄不少。
④柔性屏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对比度更高,在色彩亮度和清晰度上都有更优异的表现。柔性屏还能通过外力拉伸达到卷曲伸缩的效果,做到大小随意切换而不影响显示清晰度,此外,由于采用了塑料基板,柔性屏的耐用程度高于以往屏幕,能够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可弯曲、可折叠再加上低耗能的柔性屏,给了终端厂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崭新的变化。
⑤未来我们的电脑可能会更轻薄、更便携。使用柔性屏的新型电脑,屏幕可以一键自动收卷,就像钢笔一样易于随身携带。
⑥未来我们的汽车空间可能会更宽敞。未来我们的家居生活可能会更智慧。柔性屏幕让“显示”无处不在,当屏幕贴在水杯上,每天喝水时联网的显示屏会报出你当天的健康数据……墙上的大彩电尺寸应该能够再大些,不想看时只需一按键,这面占据整面墙的彩电就卷成了一幅画轴。
【1】下列关于“柔性屏”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柔性屏可弯曲折叠,它在外观上与普通的玻璃屏幕几乎没有区别,拿在手里感觉更加轻薄。
B. 柔性屏是以塑料作为基板,加上OLED显示材料构成的显示屏,性能上比玻璃更具柔性。
C. 目前人们常用的电脑、彩电、手机显示屏大多采用的是柔性屏幕设备。屏幕厚度难降下来。
D. 柔性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崭新的变化的显示屏。未来,我们的电脑可能会更轻薄。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文章的标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既点明说明对象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几乎”,限制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柔性屏让我们生活更智慧。
D. 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柔性屏的材质、延展性、体积及在未来的应用等内容。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尚处于原型机阶段的柔性屏设备是某知名厂商在自家的科技大会上展示的新科技。
B. 柔性屏因为采用了塑料基板材料,所以可以柔性屏大小随意切换而不影响清晰度。
C. 柔性屏不需要背光源,彩色滤光片等部件,是用显示材料很薄的OLED技术做成的。
D. 使用柔性屏的新型电脑,屏幕可以一键自动收卷,轻薄简便,方便我们携带出门。
1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想改变就趁现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请以“共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