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这一天,李白闷了,想找几个朋友喝酒聊天看月亮,他绝不可能找到谁?( )

    A.高适

    B.杜甫

    C.王昌龄

    D.陆游

  •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 4、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塑造了梁山10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B.“自个儿跳跶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其中的“花甲”指七十岁。

    C.“三顾茅庐”典出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蕲():祈求。②金沙堆:洞庭湖中的小岛,由黄色湖沙淤积而成。③青草:指青草湖,唐宋时在洞庭湖东南。④阆风、瑶台、广寒之宫:均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高 十 仞 四 环 之 水 近 者 犹 数 百 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中有足乐者

    B.尽却童隶登焉/人不知不愠

    C.临水观/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独往________________

    (2)安得临水________________

    (3)具是四美者欤______________

    (4)于是为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5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赏月需具备哪些条件?

    (2)文中哪个四字词语与“中秋”意思相同?

    6同是赏月,选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完成简答。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词的一二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来概括。

    2词的哪两句通过互相照应来抒发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桑桑一家要离开油麻地了,桑桑去艾地向秦大奶奶告别,向蒋一轮、温幼菊、杜小康、纸月告别……纸月将自己绣着红莲花的书包送给桑桑作临别礼物。

    B.鲁迅小时候养了一只会偷吃墨汁的隐鼠,但是这只隐鼠却被鲁迅邻居家的猫吃掉了,鲁迅因此十分讨厌猫。

    C.小萝卜头临走之前让成岗转告齐晓轩,地牢底下的地窖里关进来一个很重要的人,后来华子良和那个人联系上了,原来他就是许云峰。

    D.格列佛出海前的职业是外科医生,后来他乘坐的羚羊号轮船遭遇飓风失事,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来到了小人国不来夫斯库。

    ⑵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真仙闻言,喜孜孜满怀春意,笑盈盈一阵威风,挺如意钩子,走出门来喝道:“泼猢狲!你又来作甚?”大圣道:“我来只是取水”。真仙道:“泉水乃吾家之井,凭是帝王宰相,也须表礼羊酒来求,方才仅与些须。况你又是我的仇人,擅敢白手来取?”大圣道:“真个不与?”真仙道:“不与,不与!”

    真人为什么称悟空是他的仇人?后来悟空又是如何取到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A爬上来,舐破窗纸张时,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云床上。面前桌儿上烧着一炉好香,点着两枝画烛,朗朗诵经。A道:“这贼道却不是当死!”一踅踅过门边来,把手只一推,呀的两扇亮沅齐开。A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罗真人脑门上劈将下来,砍倒在云床上,流出白血来。

    选段中A是__________,A要砍死罗真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采菊东篱下,       《饮酒》)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洗溪沙》)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不以己悲。   (范仲淹《   》)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读诗词来涵养气质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更要坚持读点诗词,并从中涵养气质。

    读诗词养点浩气。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选文内容,④、⑥两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3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5选出下列诗句不适合充当选文第段的论据的一项(  )

    A.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B.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谈谈你读了选文后有什么启示?

  • 10、味  道

    姜钦峰

    听过一个儿子讲述他的父亲。那时儿子还小,家在农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干的是体力活,父子俩一年难得见上几次。父亲爱吹点牛,每次回来,总要把在城里见到的事添油加醋地重复几遍,显得很有见识的样子。一家人都知道他的个性,也不与他争辩。

    有一次父亲回家,特意给儿子带了礼物,是两瓶饮料,塑料瓶装的,贴着蓝色的标签,通体透明。儿子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瓶子,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拧开瓶盖,“咕咚”就一大口。父亲赶紧问:“儿子,好喝吗?”儿子嘴里还含着饮料,说不出话,只好含含糊糊地点头。父亲开心地笑了,儿子忽然问他:“你喝过吗?”父亲顿时扬起了眉毛:“那当然,如今城里人最流行喝这个,我在工地上干活累了,就买它当水喝。”儿子再没说过什么。

    若干年后,儿子在城里安了家,把父亲也接到了城里。只可惜,父亲没有享福的命,半年后就查出了胃癌晚期。儿子说: “爸,您想吃点什么尽管说,我给您买去。”父亲想了想,说: “我在城里啥都吃过了,只有一种饮料没尝过,就是上次我给你带回来的那种,塑料瓶装的,透明的。”儿子有点意外,但没说什么,转身就上街买了一箱回来。

    儿子帮父亲拧开了瓶盖,轻轻地递到床前。父亲接过来,才喝了一口,还没来得及下咽,忽然就皱起了眉头,“哇”地吐了一地,然后郑重其事地说: “儿子,你买到假货了,这饮料掺水了!”儿子眼泪刷地就下来了,“爸,矿泉水就是这个味道啊”。

    年初的南方雪灾。有个父亲开着私家车,带着七岁的儿子回湖南老家过年。父子俩从广东出发,进入湖南境内时,①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还有树枝上晶莹剔透的冰凌,儿子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高兴得手舞足蹈。父子俩都生活在温润的南方,做梦也未曾想到,如此冰清玉洁的世界,竟然会暗藏杀机,灾难正悄悄向他们逼近。

    离家仅四十公里的时候,高速公路突然封闭了,父子俩被困在路上,除了等待老天爷开恩,别无良策。然而,②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意犹未尽,依然漫天洒下,路面的冰层越来越厚,把他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覆盖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上仅有的食物已消耗殆尽,饥饿、寒冷和对家的向往,轮番煎熬着父子俩的心。家,就在不远的前方,此刻却显得那么遥远。冰冷的绝望!

    足足困了两天之后,父亲决定抛下车子,带着儿子徒步回家。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父亲背起儿子,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跋涉在冰天雪地中。渴了,他就抓起一把雪塞进口中,累了,他就把儿子暂时放下,牵着儿子继续前行。十几小时后,终于到家,筋疲力尽的父亲总算松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了半瓶矿泉水。这是父子俩仅有的补给,怕它在半路上结冰,父亲就一直把冰冷的矿泉水焐在胸口,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全都留给了儿子。

    澄澈的矿泉水,晶莹明亮,浸润着父亲的汗水,带着父亲的体温。那种味道,应该是儿子一生的记忆吧。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味道”指的是什么?

    2文章叙述了两个关于矿泉水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3比较文中两位父亲有何异同之处。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个划线句都属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第①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种味道,应该是儿子一生的记忆吧。”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

    (1)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2)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3)情感的潺潺,思想的潺潺,再一次流过故乡崎岖的山野,再一次流过往昔峥嵘的岁月,回过头来思量,那昨天使我爱恋过的灵魂,今天依然使我向往着的灵魂,也只有它——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我的生命里积淀着榕树的碧叶。

    (4)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5)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到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6)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银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7)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8)榕树的生命进行曲还有种更超常的旋律。

    (9)那是我在一次砍柴时体验到的。我曾经在无意中砍伤过榕树还活着的青枝,被我误认为是死枝的生枝。就在我的斧头砍下、提起的一刹那,它立即喷涌出雪白的乳汁——也许不是乳,而是血——总之,白色的生命之泉,神速地注入伤口,盖住伤痕,而且很快就凝固,伤痕也随之愈合。

    (10)榕树这种生命之泉,这样果断,这样机敏,这样迅速地履行它的天职,真叫人感慨不已。难怪榕树能够那么快地治好自己的创伤,继续壮大它那郁郁葱葱的事业。

    (11)我还看到惊动我故乡的大风暴,那是雷霆与闪电助阵的大风暴,榕树在风暴中是那样从容不迫,它那钢铁一样的躯干,镇定地屹立着,而它的枝叶摇曳着,有的被折断了。但是在风暴过后,我看到那些被打入地里的青枝,有的竟依随着泥土,独自重新萌动,复苏逝去的绿色。这失去母体的生命,不仅没有饥饿而死,而且执着地把自己发展成一个新的母体。

    (12)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击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

    (13)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即使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14)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15)我常常思念着故乡的那一支生命的进行曲,榕树。

    (16)我点燃一支心香,祝愿这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我故乡明丽的土地上歌唱。我祝福一切正直的胸脯里,都有一支巍峨的歌,都有一支峥嵘的进行曲,都有一棵榕树。

    1文中的榕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列语句。 

    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3“进行曲”是一种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乐曲。文中将榕树比喻为“生命进行曲”,请简要分析这个比喻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中“真正伟大的生命,是不会死亡的”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少不了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初三的你可曾因为这份关爱和帮助而感动、而改变、而大彻大悟呢?

    请以有一种爱让我   为题作文。

    要求:(1)先补充题目,再作文。(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