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从唐诗到楚辞再到“新古典主义”,真可谓孜孜不倦。
B. 做大事者当有决断,切不可前瞻后顾,否则容易错失良机。
C. 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艰深晦涩的文章,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D. 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高扬英雄主义的浪漫气息,孤胆英雄深入险境却总能绝处逢生。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照这样说起来,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我说历史还不失为一种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仍旧可以把它们列在和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里面去。
①科学的目的,无非是寻求真理
②历史求真的态度,完全是科学的态度。
③因为科学是有条理的知识
④所以历史的形式和精神
⑤而历史的目的,也就是要寻求真理
⑥虽然远不如自然科学那样的完备和饱满
A. ③①⑤②④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③②⑤④①⑥ D. ①⑤④⑥②③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健康休闲是一种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的闲暇活动”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休闲是活动”。
B. 我们学过不少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
C.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生死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亦无差。”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虽是异姓,但亲如兄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义”。
D. 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那些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不能作袖手旁观的看客。
B. 年轻人要有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困难,努力拼搏。
C. 莫言在获奖演讲中与听众神聊海吹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D. 谈起互联网,那孩子说的滔滔不绝,左右逢源。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居无何 ②面山而居
B.①天子为动 ②为宫室、器皿
C.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①周亚夫军细柳 ②当奖率三军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已而之细柳军 ②马之千里者
B.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
C.①上自劳军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
D.①成礼而去 ②杂然而前陈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文中将文帝到霸上、棘门军两处军营与到细柳营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的形象,请写出其中两处对比加以分析,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赏景)两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景,周密用“________”形象表现蝴蝶流连花从的情态,赵翼则认为秋风“________”,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
(2)(悟情)两诗都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7、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如果你是一棵青松,就不要害怕严冬的侵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不要害怕乌云的遮蔽。挫折往往是促使你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8、根据要求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⑵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⑶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⑷“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⑸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⑹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诞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贴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⑻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3】选文⑷⑸⑹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请在选文第⑺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达连贯。
【5】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需要“赋能”的社会救援力量
王宏伟
①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对中国人而言,5月12日成为特殊的记忆,痛而难忘。如今这一天已成为全国防灾减灾日。11年前,社会组织与志愿者踊跃投身巨灾应对,成为紧急救援的一大亮点。自此,社会力量总是在危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在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前,公众就自发组织过水龙会扑救火灾。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救援组织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005年起,自发性户外山野救援组织开始出现。十几年间,中国的社会救援志愿服务组织风起水涌的发展起来,数量从十几家迅猛增长到几千家。有的规模还比较大,如“蓝天救援”在全国有二百多支分队,近3万名志愿者。截至2019年,从最初的区域性户外山野救援,到现在的走出国门参加重大自然灾害人道主义专业救援,救援能力和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跃。
③社会应急救援组织以其亲民性、草根性、灵活性更有利于快速对突发事件进行响应,在抢险救灾、人员救治、秩序维护、心理抚慰、科技宣教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它能精准满足公众多样化、差异化救灾需求,安抚公众情绪与心理,培育社会资本。它不是僵化的纤维状组织,没有严苛的指挥与控制程序。而且,许多社会救援组织“身段”灵活,可以在高效的国际救援行动中展示国家形象,成为民间外交的践行者。对此,我们应乐见那些有实力的社会救援力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灾害治理和救援。
④当然,中国社会救援组织运行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首先,资金筹措方面,人道救援作为一项投入巨大、产出不能量化和可视化的领域,在筹款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其次,救援志愿者的自身保障不足,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承保救援险。另外,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规为志愿者提供足够的保障。还有,国际人道救援行动中的救援队员快速投送能力存在短板等。
⑤据此,有人认为应将“行政吸纳社会”的思维进一步延伸到应急救援领域,将救援力量强大的社会组织加以“收编”。通过“收编”赋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运行窘境,使它们由“混乱”“无序”走向“规范”“高能”。
⑥但专家认为,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混乱”“无序”通过训练就可以改变,与“收编”与否关联不大。2019年5月10日,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闭幕式暨综合演练在国家(重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举行。此次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训促战,没有“收编”,但是对于加强主管部门对民间救援组织的精准“赋能”意义重大。
⑦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官方力量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也需重新定位。作为公共安全最终维护者的政府部门,在设计应急管理制度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力量可以承担的角色,并通过资金支持、业务培训、联合演练等形式,给社会力量赋能,进而提升其救援专业化水平。
(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5月13日,有删改)
【1】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此,社会力量总是在危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2)许多社会救援组织“身段”灵活,可以在高效的国际救援行动中展示国家形象,成为民间外交的践行者。
【3】简述第②③④段的说明思路。
【4】结合实际,请对“如何为中国社会救援组织赋能”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1、 冷暖谁知北极熊
①盛夏的微信朋友圈里,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刷屏。32℃的北极显然和人们印象中的白雪皑皑极度不符。
②从2012年开始,科普作家、博物学者段煦几乎每年7、8月份都要前往北极,对动植物和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分析。
③而对北极32℃这件事,段煦说,这次新闻事件中,大家关注的最高温地点出现在欧亚大陆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包括峡湾区(北纬60°附近至66°34′,即北极圈地区)和挪威北极地区(北纬66°34′至北纬71°附近,欧洲大陆最北点),段煦介绍说,该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本来就比同纬度的北极地区要暖和一些。更重要的是,某些新媒体所表述的“北极”令公众产生了误解。“北极”包括的范围很大,从北极圈到北极点,南北跨越20多个纬度(直线距离2600多公里)、环地球一周的范围都可以称作北极地区。“而北极地区也不是我们平素所想象的,一进入极圈就是冰天雪地的。极圈里也有茂密的森林和开满鲜花的苔原,有很大的城市,有牧场和农庄。”
④段煦分析说:“很多新闻用夏天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来对比。当地气温特点是正午太阳辐射强、升温很快,到了晚上或者是阴天的时候降得很低。拿最高温度对比平均温度,会引起很多没必要的恐慌,因为数字差异太大。”
⑤但全球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在1901年至2012年间,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暖化的趋势。北极作为全球气候的放大器,增暖速率是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
⑥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冰上狩猎期和狩猎面积减少,的确对生存造成一定影响。夏季没有赶上向北退缩的浮冰、留在陆地上,就很难捕食到主要的食物——海豹。段煦回忆说:“但赶不上浮冰也不是最近这一两年的事情,不能说和32℃有什么具体关系,挪威西北海岸本来也不是北极熊的栖息地。”
⑦现在北极熊约有26000只,分成19个种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的评估是,这19个种群里有1个在增长,3个在衰退,6个趋势稳定,剩下9个数据不足,整体趋势是未知。关于北极熊的数量,根据北极熊研究和保护领域最权威的加拿大气候变迁和环境保护机构发表的2018年北极熊数量和趋势预测地图,截至2018年7月的数据预测来看,总体来说,北极熊数量在2018年展望为“稳定到上涨”。
⑧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段煦强调的一个观点是:“既不要视而不见,也不能夸大其词。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本来就是温度逐渐上升的状态。气候变化并不会像某些电影里一样瞬间沧海桑田,而这之中,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会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选自《中国科学报》,原文有删改)
(链接材料) 除非各国采取明确行动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北极熊的生存将长期处于困境。专家预测,随着海冰面积持续减少,北极熊的数量会继续减少。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做的评估报告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30%以上,同时强调北极熊数量和海冰面积的下降幅度和速度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影响还不大明显,其数量下降还不显著。
(选自《生物学通讯》)
【1】下列对北极熊的生存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新闻事件,有人认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会导致北极熊灭绝的说服是不够严谨的。
B.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冰上狩猎期和狩猎面积减少,导致它们难以捕食到海豹,对生存构成一定的威胁。
C.从北极熊研究和保护领域最权威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预测数据来看,2018年北极熊的数量有望上涨。
D.根据专家预测,北极熊的数量会继续减少,到2050年将减少30%以上,但短期内数量下降还不显著。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用一则朋友圈引出话题,接着针对新闻报道中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说法,做了科学的分析和推断。
B.朋友圈事件中提到的北极最高温地点出现在欧亚大陆西北角的挪威西—北部海岸,那刚好是北极熊的栖息地。
C.选文第⑦段写了两大权威机构对北极熊数量作出的预测,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列数字。
D.文章的结尾,根据段煦的说法,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温度逐年上升是趋势,但北极熊会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3】结合选文,指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这种说法的不合理之处。
12、以“最美的时光”为题目写作。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有需要,请用“xx”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