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选项中的“而”字和例句中的“而”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杂然前陈者

    A.言和色夷 B.往,暮而归

    C.人知从太守游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在全班50多名学生中,只有小明同学上课爱讲话,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B. 她用粽叶编织的各式玩具,精致可爱,吸引了中外游客慷慨解囊,纷纷购买。

    C. 扬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但是别有用心

    D. 三月的扬州乍暖还寒,昨天还热得穿夏装,今早气温骤降,不得不穿上冬装。

  •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C.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D.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武汉的市花是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人们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他们爱过,生活过,为生命而顽强拼搏过。他们的品格与勇气,在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将被家与国永念。

    A.文中加点词语 “品格”是名词,“见证”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抗击疫情”“顽强拼搏”两个短语均为动宾短语。

    C.“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有着傲霜雪的品格。”一句中,“傲霜雪”是定语。

    D.“疫情期间,人们见证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见证了勇敢而善良的人民,见证了生命的坚强与不屈。”是并列关系复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逐之   广数言欲亡

    B. 小大之狱,不能察,必以情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忠之也,可以一战,   引凄异

    D. 一战   不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肉食者鄙”的具体表现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遂逐齐师”的原因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依据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D. 选文通过人物对话把曹刿塑造成一个爱国、机智、有勇有谋的军事家形象。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陆游《西村》,完成第小题。

    西村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②黄昏。

    【注释】①求浆:要水喝。②耿:闪闪发光的样子。

    (1) 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 陆游,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均为他的作品。

    B.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璧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2)《游山西村》和本诗都写乡村,但各有侧重,请指出它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创造了世界扶贫史上的奇迹。九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了以“我为中国扶贫点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于文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02/25)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2019 年安排中央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连续4年每年净增200亿元,

    材料三:2017 年网上流传这样一首小诗,是基层扶贫干部的妻子写给丈夫的:我不做你的红颜,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爱人,不做你的任何人,我宁愿做你的贫困户。那样的话你会经常来看我,照顾……

    材料四:脱贫先进人物毕怀忠说:“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要小康,治不了穷、拔不了根,人穷但不能志短,自力更生方能脱贫致富!”

    (1)于文同学要做一期以“我为祖国扶贫点赞”为主题的板报,她已经拟好一个栏目的名称,请你帮她设计出其他三个栏目的名称。

    ①扶贫政策要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于文收集的材料分析我国扶贫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3)于文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用一首小诗“为中国扶贫点赞”,他写好了两句,请你仿照句式,再写两句。

    祖国啊,我庆幸成为你的子女;

    是你送我宝剑,斩断贫穷的根系;

    是你送我神笔,描绘生活的美丽;

    是你_________________

    是你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和戍边难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______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_______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第③小节中“天然克星”中引号的作用是(       

    A. 直接引用   B. 特殊含义   C. 强调,着重指出   D. 特定称谓

    2第①段中“也(    )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是(   

    A. 于是   B. 所以   C. 因此   D. 终于

    3阅读全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神药”青蒿素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青蒿素提取困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划线句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加点字“目前”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等等,再等等

    陈鲁民

    ①2014年10月,诺贝尔奖陆续公布,连续7年的诺奖热门候选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他很失望,他的众多粉丝也很失望,只能对他弱弱地说一句:等等,再等等,好饭不怕晚,该是你的早晚会属于你。

    ②其实,呼声很高但最后却无缘诺奖的远不止村上春树。还有四位华裔科学家也因成果显著而被媒体视为夺奖热门,可最终也名落孙山。对他们的安慰,还是那句话:等等,再等等,好饭不怕晚。

    ③说到等等,诺奖历史上大有人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为了反抗种族隔离政策,足足坐了27年牢,出狱时已72岁高龄,这期间他已被多次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直到他出狱3年后才实至名归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4年后,他众望所归,当选南非总统;10年后,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20年后,他被尊称为南非国父。获释后的33年里,他共获得世界各国授予的百余次奖项。如果没有在监狱里的耐心等待,如果不是心平气和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如果不是心胸坦荡地处世理政,他不可能有这样的辉煌。

    ④还有等得更长的。2013年,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女性获奖者,被誉为“当代短篇文学小说大师”。为了等这一盛誉的到来,她辛勤耕耘了近70年,有人说她不够聪明,不是写作的料,她不理会;有人说专写短篇小说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她不为所动,一心写她的“豆腐块”;有人说她是小地方的小作家,写的东西根本没人注意,她仍不受干扰,坚持不懈……最后,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好饭”,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

    ⑤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世界上没有谁一等再等,成心把“好饭”拖到最后才端上来。或食材难找,或火候不到,或制作复杂,或其他原因,“好饭”晚倒也是不得已的事。遇到这种情况,须耐心等待,不能着急。如果机遇不逢,积累不足,功力不够,火候不到,强行揭锅必然会吃夹生饭。

    ⑥学者作家张中行,75岁之前默默无闻,因为时机不到,风向不对,他只有耐心等待。提到他时,人们会说是《青春之歌》里那个落后男人余永泽的原型。75岁以后,他也等来了自己的“好饭”,突然出现大爆发。新作一本接一本问世,内容一本比一本精彩。《负暄琐话》系列,平和冲淡、清隽优雅;《禅外说禅》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说梦草》、《顺生论》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流年碎影》,娓娓道来,平实自然。一代散文大家,就这样横空出世,惊艳一时。

    ⑦等,是灵魂的煎熬,也是意志的打磨;是能量的集聚,也是事业的升华。因为,无论是科研成果,还是诗文著作,都需要时间检验,需要历史鉴定,也需要取得人们的共识。所以,我们看到的诺贝尔奖得主,以白发苍苍者居多。等待,让他们变得淡定;等待,使他们日益睿智,他们坚信,是好东西就一定会有人识货,辛勤耕耘必然会迎来丰收。于是,他们在日复一日地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⑧当然,岁月苦短,时不我待,毋庸讳言,也有等不到的。

    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两个没有等到的古人;鲁迅、沈从文都曾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均因天不假年而错过。这也很正常,什么时候都有被低估的事、被埋没的人,即便他们没有得到该得的奖项和荣誉,但其不朽事业、道德文章,仍会广为流传,泽被社会,他们自己也会毫无愧色地跻身英杰行列。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写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一事,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杭州巷10号

    夏  阳

    ①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②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③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瓴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④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⑤老太太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声爽朗,她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⑥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⑦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⑧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众星捧月般,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⑨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⑩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⑪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我沮丧地摇了摇头。主任皱了皱眉。很显然,我这个刚被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第一天的工作,让他很不满意。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⑬主任沉默不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每空不超过20个字。

    起因:

    经过:

    结果:

    2第②段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根据小说的第④—⑦段,分条概述老太太是怎样的人?

    4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

    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5第⑪段画线句子写城市规划蓝图,有什么深意?

    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国,它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多样。

    温州龙湾医院医护人员孙建、张望望夫妇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主动请缨,奔赴抗疫第一线:

    “我们已无后顾之忧,愿把更多精力投入一线工作中,我们家庭定不负使命!”

    温州鹿城区一大妈因为不满街道防疫管控,竟然在小区里大声吵闹,肆意破坏隔离栏,被劝阻后,又不戴口罩想要强行进入菜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

    或阅读积累展开论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