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二上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正当太平军与清军在长江中下游激烈争夺的时候,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C.打消了列强的侵华气焰

    D.完全杜绝了鸦片贸易

  • 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 3、梁启超由拥护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梁启超始终坚持君主立宪制

    B.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袁世凯未能满足立宪派要求

    D.梁启超要求限制袁的权力

  • 4、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写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持续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红军长征的胜利

  • 5、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 6、“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8、《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招募华工出国

    D.开设工厂

  • 9、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北洋舰队致远号巡洋舰的管代(舰长),为抗击日军,在黄海大战中以身殉国。文中的“他”指的是(     

    A.丁汝昌

    B.刘步蟾

    C.邓世昌

    D.徐邦道

  •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土地改革   B. 新中国成立   C. 三大改造完成   D. 抗美援朝

  • 11、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 90 周年阅兵仪式上,受阅官兵高呼“听党 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确立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始于 ( )

    A.北伐进军时

    B.古田会议后

    C.三湾改编中

    D.井冈山会师

  • 12、据《军政》杂志载:“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文中“此役”指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 1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史实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创立兴中会

    B.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C.领导辛亥革命

    D.成立中国同盟会

  • 14、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美国侵略军

  • 15、有学者评述: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指 (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 16、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她的答案应该是(   )

    A.珠海     B.汕头

    C.海南        D.深圳

     

  • 17、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A.休养生息——改变了汉初经济凋敝的局面,社会局势逐步稳定

    B.文景之治——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C.黄巾起义一—是东汉灭亡的根本原因

    D.八王之乱一—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 18、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所指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签订《南京条约》

    A.毁坏了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20、2020年12月27日,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首播,该剧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定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2016年,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举行,全球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到物产丰饶的美洲大陆。在历史上,从16世纪起盛行一种欧洲﹣﹣非洲﹣﹣美洲的航行和奴隶贸易,它为美洲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这种航行和奴隶贸易商被称为“________

  •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订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初步建立了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 23、公元7世纪,______________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

  • 24、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 25、促进两岸交往日趋密切大事记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 26、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27、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___省,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

  • 28、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 29、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曾经割走中国大片领土。请你说说与下列岛屿被割占得相关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香港岛:________战争,《________条约》。

    (2)库页岛:________战争,《________条约》。

    (3)台湾岛:________战争,《________条约》。

  • 30、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 33、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保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哪部文献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了什么制度?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哪一机构制定的?

    (3)在哪一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举例说明。

    (4)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探究,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代中国的一些历史关节点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期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的“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它”首先在哪里爆发?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欺凌”中国的战争一例。材料三中“报仇雪耻”指的是什么战争的结果?

    (4)透过这些历史的关节点,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