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过滤
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糖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花生油
3、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2
B.NO
C.NO2
D.N2O
4、野炊时将柴火架空燃烧,可使柴火烧得更旺的原理是( )
A.可燃物着火点降低
B.可燃物着火点升高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NO3)2=X(NO3)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Z<X<Y
6、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7、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
8、某温度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B.加入少量的水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残留固体
C.清澈的泉水
D.铝合金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去除杂质的方法 |
A | NaCl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过滤 |
C | Fe(Zn) |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 |
D | HCl溶液(H2SO4) |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1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 g 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 ℃,此时溶液中A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燃烧生成和
,据此推测该物质组成里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1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
B.面粉
C.镁粉
D.CO
1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15、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
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16、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
A.BaCl2
B.NaOH
C.CuO
D.Zn
17、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陶瓷烧制
B. 石雕印
C. 粮食酿醋
D. 火药爆炸
18、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主要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CO2与水反生反应 | B | 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 | ||
C | 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D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A.A
B.B
C.C
D.D
20、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
A.A
B.B
C.C
D.D
21、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 “某品牌”酸奶中含有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下列关于乳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乳酸分子共含有12个原子
B.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3
D.乳酸是一种有机物
2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铁钉投入试管
B.称量10.34g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
2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24、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2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CaCl2溶液 | 稀盐酸 |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
B | K2CO3溶液 | KCl | 加适量稀盐酸 |
C | CaO | CaCO3 | 加水,过滤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A.A
B.B
C.C
D.D
26、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所示
,过一会儿,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B.蜡烛由于氧气不足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27、2020年最流行的发色有:青木灰,烟熏灰,冷茶色,粉棕色…染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人可以随自己的心情和喜好改变头发的颜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某些染发剂中含有对苯二胺(其化学式为C6H8N2)会使易过敏的人引起发痒、水肿、气喘、胃炎和贫血等症状,另外它还具有致癌作用。因此,科学界告诫我们:慎用染发剂,少染发为好。
(1)对苯二胺属于_____(选填“有机物”“氧化物”“酸”“碱”“盐”之一)。
(2)一个对苯二胺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3)在对苯二胺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名称)。
(4)在对苯二胺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填最简整数比)。
(5)用化学的视角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之一)。
A 使用含有对苯二胺的染发剂对人体无害
B 青少年可以经常染发,从而使心情愉悦
C 在染发之前,最好进行皮肤测试,看看染发剂是否对自己有过敏性反应
28、“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化学让生活更美好”,试回答下列问题:
(1)泉州有 “元宵花灯”和“提线木偶”等文化遗产。元宵花灯采用塑料亚克力(PMMA)制作,具有经久耐用的特点,PMMA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提线木偶装饰材料有蚕丝和棉花等,鉴别蛋丝和棉花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人体生长发育需要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牛肉 B 米饭 C 西红柿 D 苹果
(3)缺_____(填元素名称)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食用富含该元素的海产品如_______(填一种)有利于人体摄取该元素。
(4)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可用________________吸附,生活中可用_________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选填“过滤”、“沉降”、“煮沸”、“消毒”)。
29、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 9 g
②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③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
④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⑤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⑥碘单质(I2)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
(2)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碘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微粒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所表示的元素。
30、公交车上常悬挂一块警示牌,“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上车!”以下为公交车上严禁携带的部分物品:白磷、钠、镁、汽油、硫酸、酒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鞭炮等等,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钠元素 ________ ;(2)5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3)硫酸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__;(4)所列禁带物品中的碱_____
31、现有六种物质:①熟石灰、②活性炭、③干冰、④钛合金.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3)能吸附冰箱异味的是_____;(4)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
32、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 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使其转化为软水。
(2)家用净水剂中常使用__________净水,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如图为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4)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__________。
33、请从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氧气④食盐⑤水⑥稀盐酸中选出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常用来制取CO2气体的酸_____;
(2)生活中常用于调味和腌渍蔬菜、鱼、肉等食物的盐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_____;
(4)可用于制肥皂的碱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34、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
(2)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t1℃时,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可用图上的________点表示。
③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④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物质。
(3)很多新型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避免了尾气的排放。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5、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__;
(3)表示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4)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
36、日常生活、社会发展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1)3D打印机根据不同需求,使用不同材料,如铝合金、聚乙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中属于无机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
(2)《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
①杨桃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葡萄糖和蛋白质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能在人体内分解生成氨基酸的是______。葡萄糖由______三种元素组成。
②经测定酸杨桃的pH为,甜杨桃的pH为
,其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填“酸杨桃”或“甜杨桃”)。
③酸杨桃中矿质元素含量如表。人体缺少______元素易得佝偻病,缺少______元素易得贫血症。表2所列元素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每克酸杨桃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矿质元素 | K | Ca | Zn | Fe |
含量/mg | 0.389 | 0.587 | 0.049 | 0.070 |
37、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 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 CO2与 NaOH 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 CO2 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如图 1 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_____。
A 温度差 B 重力差 C 压强差 D 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 2 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 现象为_____,B 现象为_____,C 现象为_____。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_____(填序号)。
(3)同学们讲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 CO2 与溶液中的 NaOH 反应,消耗了 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 CO2 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滴加_____,现象为_____,可以证实 CO2 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提示:含碳酸根的物质与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3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提示: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1)如图1所示,能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中的白磷
B.铜片上的白磷
C.铜片上的红磷
(2)如图2所示,将无色液体a滴入瓶中并与黑色固体b接触,能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则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_____。完成三组实验之后,同学们成功探究出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39、请将下列物质的有关知识按照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排列.(填序号)
(1)在水中的溶解性: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氯化氢_____
(2)溶液的pH值:①氯化钠溶液 ②纯碱溶液 ③食醋_____
(3)等质量的固体溶于等质量的水后所得溶液的温度: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钠 ③硝酸铵_____
(4)有①,②,③三种金属,已知②能从①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①,③能从②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②,则①,②,③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
40、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⑵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可采用______方法。
⑶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写一种即可)
⑷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