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2、宋朝时期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表明
A. 重用洋人崇洋媚外 B. 采取奖励与外通商,给予外商优惠待遇
C. 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D. 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交流贸易及其管理
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隋文帝“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四副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A.高产粮食作物的传入 B.多政权并立的局面
C.宋代开明的民族政策 D.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5、以下解说词适用于下图的是
A. 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D. 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7、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农业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湖区的圩田、山区的梯田面积不断扩大
B.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在这一时期引进并得到推广
C.玉米和棉花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D.少数民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技术,边疆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8、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以省为单位。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开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9、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B. 造船、矿冶颇具规模
C.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D. 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10、唐朝长安城内“市”的职能是
A.商业区
B.娱乐区
C.住宅区
D.宗教区
11、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临安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出现了大量工商业市镇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2、武则天死后,为自己留下“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当代不少史学家对武则天做出正面评价,他们的依据主要是
A.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武则天使唐朝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C. 武则天是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子 D. 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深受宠爱
13、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
A.公元前3世纪末
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2世纪初
14、七年级(1)班的同学课余时间组织诗词朗诵比赛,下列诗词风格与苏轼的风格一致的是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和休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5、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A处应为( )
A.发动雅克萨之战
B.设置台湾府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立军机处
16、下而是某同学绘制的年代尺,其中④对应的事件是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蒙古政权建立
C.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D.元朝灭亡南宋
17、宋太祖及其后继者为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实施的统一方针是
A.先北后南
B.先东后西
C.先南后北
D.先西后东
18、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鸭绿江边,西至临洮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19、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20、唐太宗在位时期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下列举措不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A. 吸取隋亡教训
B. 重用魏征、姚崇等贤臣
C. 重视农业生产
D. 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2、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C.元朝时期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D.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E.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3、创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_____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4、明成祖朱棣通过________成为明朝的第三个皇帝。
25、北宋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昆曲,在明朝万历末期,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___的《牡丹亭》。
26、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设置________机构所产生的后果。
27、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_______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_________。
28、背景:_____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和______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29、公元1616年,_____(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公元1635年,_____(人物)改族名为满洲。
30、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作者。
(1)“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
(2)《本草纲目》——
(3)“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4)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
(5)浪漫主义色彩神话小说——《 》
33、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情定“三农”,凸显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来从越南传入的优良水稻品种,分给这一地区的农民耕种。
材料二 苏湖热,天下足。
——宋代德语
材料 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 元世祖即位后,“以农乘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这反映了宋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新的特色?
(2)材料二、三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措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