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繁荣与开放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宋代统治者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武将。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重武轻文
B.发展科举制
C.削弱相权
D.重文轻武
3、如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发明( )
A.火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4、史书记载两宋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下列也反映这种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诗句或谚语是
A. 苏湖熟,天下足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5、朝代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下列几个朝代的灭亡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 北宋—辽—西夏—金 B. 辽—北宋—西夏—金
C. 辽—北宋—金—西夏 D. 辽—西夏—北宋—金
6、下列有关清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 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B. 出现了市和坊
C. 推广玉米,甘薯等农作物
D. 人口大幅度减少
7、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出现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8、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达
9、《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这一记载反映了宋朝( )
A.农业发展
B.手工业兴盛
C.商业繁荣
D.丝织业发达
10、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图片(如下图)。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农业迅速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成就
C.唐朝制瓷业的成就
D.元代经济迅猛发展
11、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政府重视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2、根据如下元朝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家乡常州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A.河南江北行省 B.江西行省 C.江浙行省 D.湖广行省
13、某书友到旧货市场淘宝,见到一本明代线装本章回小说,封面已经失去,随手翻阅,见其第45回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据此推断,这本小说是( )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14、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了。下列史实能够说明“唐蕃一家”是
A. 金城公主入藏
B. 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 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去年热播电视剧,剧中女主角盛明兰的父亲盛宏最初是在扬州做官,其职责是与守臣共同签书以裁决兵民、户口、赋役等事,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由此可知盛宏所任官职是
A.枢密使
B.通判
C.转运使
D.市舶使
16、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了五代十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是
A.后周 B.后梁 C.北宋 D.南宋
17、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主要是因为,朱元璋.
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C.原来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D.设立东厂
18、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A. 天可汗 B. 可汗 C. 赞普 D. 亲王
19、他注重德才兼备,并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扩大应试范围,为了普及官吏选拔,他兴办学校,除了国子学、太学以外,地方上也涌现出不少学堂;在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巩固了统治基础。这里的“他”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0、最早攫取我国广东澳门的殖民者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21、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________局面形成。
2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实现了平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3、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24、唐朝 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有“诗仙”的美誉。 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25、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唐朝文化的高僧是________。
26、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制度早在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提出来了。
27、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局面。
知识点3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2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________的统治。
29、填图题
(1)请选出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流域的正确名称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图中编号1是一城市的名称,它是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图中编号2是一城市的名称,南宋时它叫做
A.会稽 B.余杭 C.临安 D.南京
30、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填入题中空白处。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唐朝皇帝重用贤能,请列举出唐太宗、唐玄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的名人各一位。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 苏辙《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三个事件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