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16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中国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史实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C.清朝设立台湾府 D.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2、小强想写关于北宋内容的论文,下面哪个论文题目不能用( )
A. 澶渊之盟 B. 杯酒释兵权 C. 都市临安的繁荣 D. 交子的使用
3、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五大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十六大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设西域都护 C.设立宣政院 D.设澎湖巡检司
5、“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这说明宋代
A. 国家统一
B. 国力强盛
C.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商业贸易繁荣
6、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A.科学技术发达 B.民族关系融洽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7、南宋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澎湖巡检司 D.市舶司
8、下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某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海南
9、赞誉岳飞的诗句是
A.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一代英雄抗金将,精忠报国不为名。
D.七下西洋不辞劳,架起亚非友谊桥。
10、西夏在南宋立国时取得了河湟地区,南宋陆上贸易停止,被迫转向以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由于岁币支出庞大,南宋经济几乎一面倒在与西方的贸易之上。材料反映了( )
A.民族政权并立影响贸易发展
B.南宋政府出现财政危机
C.南宋与西夏的对峙局面形成
D.南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1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的“一代天骄”是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
A.南宋军民英勇抗金。 B.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C.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 D.金朝无力统治南方广大土地。
1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其中与“靖康耻”对应的史实是( )
A.金灭辽
B.金灭南宋
C.金灭西夏
D.金灭北宋
14、隋炀帝时期派人前往流求(今台湾),元朝时期在这一地区设立( )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市舶司
15、下列历史事件中,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难之役
16、“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大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17、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关键词“均田免赋”“西安”“国号大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唐末农民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8、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 小篆 B. 金文 C. 大篆 D. 甲骨文
19、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20、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
A.
B.
C.
D.
21、观察下图《清朝经济》示意图,将下列地点填入图中。
A、清朝时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城镇
B、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口岸
22、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23、“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大的一起冤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这一冤案得到平反。
24、康熙时,设立_____,选择亲信文臣入值,协助皇帝拟谕旨,发布政令,加强皇权;雍正时期,______的设立,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25、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______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等人继续抗元斗争。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6、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行________的制度。
27、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8、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_____,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_____。
29、“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0、清朝对外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请列举出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两部。
33、【1】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谱写了无数伟大的爱国诗篇。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材料一 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和北疆相继遭到_____、荷兰、沙俄的侵略,为了反抗外来侵略,广大爱国军民进行了三次英勇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1)材料中的划横线处应该是哪个国家?
(2)材料中所说的“三次英勇斗争”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争?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见下面的材料:
(3)你从材料中得到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
(4)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
探究三:民族团结
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清朝如何维护国家统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你也参与进来,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其中主要的特点就是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起来了。
(5)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用一个具体的史实说明材料中平定叛乱所采取的措施。
探究三:总结感悟
(6)2012年最引国人瞩目的可能就是黄岩岛和的钓鱼岛争端。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请你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