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泰晤士报》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该报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火箭军发展历程的是
A.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B. 装备东风系列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C. 它成立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3、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4、图示法是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表中“?”代表的是:
A. 经济特区
B. 民族区域自治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5、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 “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申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6、1965年我国高等院校有434所,后中央对高校进行撤并,到1971年减少为328所,其中6所政法院校全部撤销,18所财经院校只剩2所。对高校的“撤并”将
A.减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B.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C.优化政法与财经院校的结构比例 D.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
7、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B.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C.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D.“九二共识”
8、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9、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D.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0、“1950年12月25日要分地了,他们一大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酒满他们汗水的田里,等着乡政府于部的到来。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尽不住泪流满面。”这段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11、近几年来,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遗物多次由中国空军专机运送回祖国,英烈们终于得以“荣归故里”。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是
A. 最可爱的人
B. 最亲爱的人
C. 钢铁卫士
D. 和平卫士
12、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泛征集了全国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体现了该宪法
A.具有社会主义原则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共和国的最高法律 D.是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3、毛泽东被视为世界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他
A. 领导了辛亥革命
B.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C. 领导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D. 实行了改革开放
14、在朝鲜战场上,中朝两国军民并肩作战,与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下列史实与上甘岭战役不相符的是 ( )
A. 敌人先后投入六万多兵力进攻我军阵地
B. 邱少云在这场战斗中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C. 这场战役前后历史时四十多天
D. 战斗英雄黄继光就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
1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其中“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而壮烈牺牲”的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雷锋 D. 王进喜
16、《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下列内容反映了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与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对这一梦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
②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④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 )
A. 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 建立合作社
C. 实行赎买政策 D. 没收私人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19、一封信的开头写道:“××(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信最有可能写于(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香港回归
C. 确立“九二共识” D. 澳门回归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①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_________”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7年2月7 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②时间和性质: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地点: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②内容: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_____、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③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_____。
22、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3、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2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25、“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6、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7、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28、(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29、1992年,_____(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列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3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33、抗美援朝的总司令————
34、我国是一个统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我国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为了提升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中央又出台了哪一政策?
材料二 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2)材料二中,中国“收回香港”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这一构想还有哪些成功实践?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伟大构想的实现?
材料三 海峡两岸交流简表
时间 | 事件 |
1979年 |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
1989年 |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
1990年 |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
1991年 |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2009年 | 台湾吴伯雄访问大陆,希望两岸兵戎相见永不再现 |
2015年 | 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
(3)材料三反映现象说明了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和“九二共识”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