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湛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是很恐惧。但是周总理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 2、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记下了分地时的场景:“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干劲冲天”。这反映出土地改革(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热情

    D.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 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 、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符合南方谈话内容的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D.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 4、在21世纪初,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事件是

    A.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B.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 5、2019年11月13日,澳门企业家何鸿燊的家人代表将流失海外一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与圆明园国宝最初流失海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扬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①邱少云

    ②李宗仁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7、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8、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 9、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北京中关村 D.广东珠三角地区

  • 10、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开供应。粮票、油票等各种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 11、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哪一年

    A.1954年

    B.1955年

    C.1956年

    D.1957年

  • 12、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 )

    A. 52个民族   B. 54个民族   C. 55个民族   D. 56个民族

  • 13、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土。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是

    A.雷锋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 14、20世纪的中国有三次历史性巨变。它们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②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③港澳回归

    ④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⑤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 15、1971年,毛泽东亲自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周恩来深有体会地说:“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其“政治意义”是指这一活动

    A.推动了中美关系向正常化迈进

    B.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C.加强了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

    D.打开了新中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 16、与下图材料有关的史实正确的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17、在小余的课堂笔记里出现了“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由此可判断出小余学习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18、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超级杂交小稻

    B.对“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

    C.发现青蒿素,有效抵抗疟疾

    D.发明人造地球卫星

  • 19、1978年,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发生在( )

    A.安徽凤阳 B.天津大邱庄 C.江苏华西村 D.河南兰考

  • 20、观察下表,探寻数据背后的历史。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建立 D.公私合营运动开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 22、1954年,周恩来与_______________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 24、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 25、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 26、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7、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 28、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 29、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 30、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一一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一

  • 33、中国梦是指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它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周刊封面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辉煌荣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进入了北平”预示着什么?

    (红色基调) 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2)“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下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3)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外交转机) 1972年2月6日。《时代》 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溘然长逝) 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之后中国领导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