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他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里的他是( )
A.屠呦呦 B.莫言 C.袁隆平 D.钱学森
2、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3、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修订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 《义务教育法》
4、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两弹元勋”是( )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5、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 )
A.盲目求快
B.实事求是
C.强调变革所有制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复兴之路》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分6集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
B.《伟大转折》
C.《中国新生》
D.《峥嵘岁月》
7、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呼吁的是要求
A.发展民营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权
C.完善市场经济
D.改变企业所有权
8、2013年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
A. 人民来实现 B. 中国共产党来实现 C. 中国政府来实现 D. 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实现
9、2019年是澳门回归
A. 19周年
B. 20周年
C. 21周年
D. 22周年
10、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1、毛泽东曾指出,提起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4个人不能忘记:其中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的兴国梦是( )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变法图强
12、把邓小平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13、“到1955年夏,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由1954年春季的10万个增加到65万个;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由180万户增加到1690万户。”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4、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
A.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
B.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
C. 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某
D.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
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
16、“1997年6月30日晚的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歌如潮。伴随着倒计时牌上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与材料描述相关史实是
A.北京申奥成功 B.北京奥运会开幕
C.《中英联合声明》发布 D.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7、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实践
B.领导人的话
C.“两个凡是”
D.中央文革小组
18、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不断巩固
C.军阀割据造成民不聊生
D.民主共和之路艰辛曲折
19、公使全称为“特命全权公使”或“全权公使”。公使为外交使节的第二等级,由国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但实质地位基本与大使相同。近代史上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0、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经营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1、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______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3、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4、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5、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27、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2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9、中共_____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30、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时间 | 成就 | 杰出人物 |
1964年10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③ ④ |
1966年11月 | ① | |
1970年4月 | ② | |
1972年 | 青蒿素提取成功 | ⑤ |
1973年 | 籼型杂交水稻 | ⑥ |
3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3、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迈着坚实的步伐凯歌行进,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行了三大改造,中国社会发生了20世纪以来继伟大的辛亥革命后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四: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等。
材料五:“大战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丰都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份,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我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
(3)根据材料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运动的失误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全国大战钢铁,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6)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在1961年实行了什么方针,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