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下列不属于探索社会主义阶段取得的成就的是
A. 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B. 兰新、兰青铁路
C. 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建设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3、1919年的上海,有人在“大世界”娱乐场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B.《辛丑条约》签订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东北沦陷
4、以下是《香港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变化表。导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的实施
5、下图情景得益于
A.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6、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①创新
②公平
③协调
④公正
⑤绿色
⑥开放
⑦共享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
7、“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反映了我国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A.氢弹导弹
B.导弹中子弹
C.核弹原子弹
D.核弹导弹
8、成语“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 牧野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9、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判了此前经济建设中的“反冒进”,并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掀起了( )
A.“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C.“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沦
10、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海南岛属于( )
A.自贸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
11、下表为l950年、l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 1950年 | 1952年 |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地主、富农 | 14.5% | 54.8% | 7.9% | 8.6% |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2、近年来兰州市打通了中欧贸易通道、中亚贸易通道、南亚贸易通道。通过铁路以及公铁和公海联运,大批的中国商品从兰州出发,走向世界各地。兰州还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项目,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合作与交流不断纵深发展,这反映了我国( )
A.外交理论不断走向成熟
B.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C.对外开放优先从内陆城市起步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3、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上海
B.厦门
C.深圳
D.福州
14、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①设立经济特区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实行“包产到户”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16、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A.政协会议的召开 B.新中国的成立
C.《共同纲领》的通过 D.西藏和平解放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议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国家资本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8、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美国的这一举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 为促进世界和平
B. 美、苏争霸的需求
C. 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D. 反恐斗争的需要
19、他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他”是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彭德怀
20、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全国政协会议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中央军委主席
21、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
(4)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4、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5、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事件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是:
29、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列举两位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3、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新中国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为了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我国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上通过了哪一个重要文献?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何时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这部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34、根据下列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四幅图片:
请阅读上图后回答: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对农村生产力有何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三带来了哪些危害?
(4)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对农村生产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从这些成功的变革中,你认为我党制定正确的农村政策依据应该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