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开始于1949年
B. 采用了赎买政策
C. 1956年基本完成
D. 为改造农业树立了榜样
2、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艾巴蜀同学按照我国对外开放的次序依次各举一例,正确的是
A.深圳——海南岛——辽东半岛——武汉
B.厦门——上海——满洲里——昆明
C.珠海——天津——满洲里——闽南三角洲地区
D.汕头——大连——长江三角洲——重庆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他描写的情景是( )
A.北宋抗辽
B.北宋抗西夏
C.南宋抗金
D.南宋抗元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下列属于本次会议的内容有(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
A. 周恩来
B. 陈毅
C. 朱德
D. 刘少奇
6、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计划经济的道路
7、张大爷家住成都近郊,以务农为生。下图是他家1978年—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8、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亚洲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60多年前的亚非会议,中国、亚洲、非洲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亚非会议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是
A. 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B. 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C.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D. 中国由此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
9、毛泽东也曾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
B.
C.
D.
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的有利影响是
A. 中国将面临严重挑战
B. 将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国对外开放
C. 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风险加大
D. 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1、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④向欧美国家显示中国政府经济实力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1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下列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国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4、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因为它( )
A.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B.确定了国旗、国歌
C.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
D.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中最早刊登于《人民日报》的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
C.《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
D.《联产承包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16、“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观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建国初期,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开展( )
A.三大改造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18、1956年底,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下列对文化大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66年夏,“文革”全面发动起来 B. “文革”中最大冤案是刘少奇遭受迫害
C. 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 D. 造成了民族地区和边疆的严重不稳定
20、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集中亮相。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发展特色为
A. 机械化和信息化
B. 数量化和规模化
C. 多样化和特色化
D. 正规化和标准化
21、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3、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4、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5、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26、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7、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8、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3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______。
31、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3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曾有报刊宣传,各地的粮食亩产量10万斤,一颗白菜250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第二次变革,请你说出这次变革的名称?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的哪两次失误?
(4)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个政策首先在哪里推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