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 )
A. 恢复高考制度 B.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C.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平反冤假错案
2、改变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经济特区的建立
3、下图说明我国实行的是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C.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清朝采取闭关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C. 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7、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中近程地导弹试飞成功
8、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9、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10、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B.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D.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①制定了“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先进了科技成果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
③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市场经济的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下图是布达拉宫广场上修建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西藏和平解放距今已经多少周年?( )
A.64周年
B.66周年
C.68周年
D.70周年
15、“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灾难,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 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C.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6、据统计,1978年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职务的领导人先后出访51个国家,1979年也有十几位领导人先后出访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频繁出访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C.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17、“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习近平
18、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真实记录了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中国抗击疫情的胜利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始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9、“1949年9月,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土、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这次会议是指(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1、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2、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3、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4、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5、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7、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9、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0、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什么是“一国两制”?
3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33、阅读并回答问题
习近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虽会经历一时的阵痛,但将换来新生”。
(1)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哪座城市?除这座城市再列举一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放哪个地区后,极大的推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2)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逐渐向内地推进,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2001年中国加入哪个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发展,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34、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七十年科技大事年表(摘录):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1953年第一座汽车制造厂;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8年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960年第一枚探空火箭;1966年第一枚导弹;1969年第一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8年制定星火、863、火炬、攀登计划;1983年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84年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2003年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015年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材料二 近年来,伴随着高价值发明专利的运用,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近年来,在这些专利支撑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C919大飞机、“中国天眼”、国产航母、“复兴号”高铁等一大批代表中国创新的“名片”不断面世,书写了中国创新新篇章,标注了中国创新的新高度。
——摘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科技发展与国家强盛关系有何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