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刺后,孙中山先生为他亲撰了一副挽词:“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请问“他”是指( )
A.黄兴
B.宋教仁
C.陆浩东
D.徐锡麟
2、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3、下面表格的内容显示的是某历史小组为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开展的活动。请你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什么( )
活动 | 内容 |
查阅文献 | 《清史》清朝疆域图(1820年) |
观看视频 | 影视作品《民族英雄郑成功》《东归英雄传》 |
搜集图片 |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班禅金印、台湾府驻地图等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因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5、“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我们所认为此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此则史料涉及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如图,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依法治国
D.科教兴国
7、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2018年1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举办2018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禁赛的通知》,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力度。而早在鸦片战争前的“虎门销烟”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当年进行“虎门销烟”的官员是
A.邓世昌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陈化成
8、下列著作中体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的是( )
A.《狂人日记》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洲志》
9、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的生活,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 )
A.经济交往
B.政治统一
C.军事征服
D.民族交融
10、“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句中的“这里”是指
A. 井冈山
B. 南昌
C. 瑞金
D. 上海
11、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 B.不平等条约被废除
C.帝国主义在华统治被推翻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2、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
B.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
C.这次会议规模空前
D.会议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13、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
14、1954年9月,假如你是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的一名人民代表,你会经历的事情是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15、如下图所示是一组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图片。其中与洋务派提出的“求富”口号相吻合的图片是(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汉阳铁厂
16、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A.清政府的统治完全瓦解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17、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19、史学家蒋廷黻(fú)把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0、下列路线,正确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部分)的是( )
A.金沙江→夹金山→乌江→大草地→泸定桥
B.乌江→大草地→泸定桥→金沙江→夹金山
C.泸定桥→夹金山→乌江→大草地→金沙江
D.乌江→金沙江→泸定桥→夹金山→大草地
21、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事件。请你写出下列反映北京历史的有关史实。
(1).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
(2).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3).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爱国运动
2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李大钊、(_____)。
23、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1)1950年,我国开赴朝鲜战场的军队是________。
(2)1950--1953年,农民获得土地的法律依据是《________》。
(3)1956年,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________阶段。
24、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中美《________》和中法《________》。
25、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1956年,在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建成投产
(2)1980年,我国设立 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1988年,我国决定设立 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
(4)1978年,在安徽 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拉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6、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调整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7、汪伪政权建立于 ___________ 年。
28、填空题。
(1)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规定不分男 女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后期,为了改变不利的局面,洪仁开写成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
(3)1875年,左宗棠采用______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______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4)义和团的口号是______。
(5)1912年,孙中山在______宜誓就职,宣告______临时政府成立。
(6)1912年改组国民党的是______。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______宜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7)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______和______。
29、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2)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30、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____》。
31、1840年以后,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哪场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在哪场战争之后?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在哪场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4)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32、请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3、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哪些地区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至今没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由于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34、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曾经先后三次沦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10月9日,我们终于撤离了劫掠现场, 留下一片废墟和大火,战争中悲惨的一幕无论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军队失去了尊严,使一些人丧失了荣誉!”
——贝齐亚
材料二 皇城仅剩下最后一道门:午门。美军架好炮准备攻击,俄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都很着急,不想让美国人抢先进入。各国司令官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防止一国独占或先占皇宫,暂停对皇宫的军事行动。
——《北京城唯一苦苦守卫的清军》
材料三 日本向华北大量增兵,进攻北平天津。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阅读材料一回答,“一片废墟和大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问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是谁?
(2)阅读材料二分析,北京这次陷落与哪一侵华战争有关?该战争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3)阅读材料三回答,“平津相继沦陷”发生于哪次重大事件后?这一事件后,这一时期抗战形势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4)回顾历史,面对北京(北平)先后三次沦陷的史实,你有何感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