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多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政策实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的胜利
3、“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
A. 研制原子弹 B. 治理兰考灾害 C. 参加石油会战 D. 培育杂交水稻
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天宫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 D.神舟一号
5、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下列人物中,被誉为“铁人”的是
A. B.
C. D.
6、下图宣传画所示内容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7、下列两幅图片所表达的历史信息是
A.从物资供应匮乏到商品供应充足 B.个体经济完全取代了公有制经济
C.计划经济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D.当今我国已经完全解决温饱问题
8、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开放港口城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9、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香港、澳门的回归得益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方针
10、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 ②中国首次举办APEC峰会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11、下列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的指导方针
B.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2、“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希翼宝岛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香港、澳门回归
C.西藏和平解放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3、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总基调和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民心所向,并再度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开放的引擎和动力。可见,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伟大意义是
A. 改变了世界格局
B. 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进程
C. 加快了经济发展,改善了民生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 四五事件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5、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 )
A.中共五大以后 B.中共六大以后
C.中共七大以后 D.中共八大以后
16、1954年,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 不结盟原则
B. “一边倒”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17、我国的三大改造不包括:(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家实行赎买政策
18、20世纪末,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战略是
A.西部大开发
B.南水北调
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
19、“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段话描述的是下列哪一位?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20、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迹、遗物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B.电影作品《邓稼先》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21、改革首先从 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 _______________ 制。
2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3、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27、2013年,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__、民族振兴、________。
28、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30、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31、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中国梦基本内涵是什么?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实现中国梦?
3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后,我国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谁?这一理论在哪一次会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思想也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3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三件大事?
(6)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7)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