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家余秋雨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太祖曾明令“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人亦有“榜下捉婿”的习惯。这一系列的现象是因为宋朝( )
A.科技发达
B.重文轻武
C.经济繁荣
D.国家强大
2、唐代后期北方人口便开始了大量的南迁过程,秦岭淮河以南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宋代在60%以上,明清时期在60%—80%之间,其中元代高达89%。唐代后期北方人口的南迁促进了
A.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B.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3、20世纪30年代,美国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C.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D. 实施“福利主义”实验
4、小明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搜集了如下信息:“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 马克思 B. 达尔文 C. 牛顿 D. 贝多芬
5、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材料反映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
B.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二战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太平洋战争
⑤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①④②③⑤ D. ②①③④⑤
7、为了实现自强求富,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官员开展了自救运动,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下列与“自强”口号有关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煤矿
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
8、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叙述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 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各种污染的产生
B.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C. 万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D. 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建立
9、第二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政府就急切投入到一场狂热的新运动中,以图使业已过热的经济加速增长。材料中的“狂热的新运动”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进行土地改革
C.进行三大改造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0、500多年前,非洲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500多年后,“黑暗大陆”初显曙光,殖民统治纷纷瓦解,其标志性的事件是
A.埃及获得独立
B.出现'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
11、血染卢沟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这些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B.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C. 抗日游击队伍游击战
D. 中国全民族抗战
12、示意图反映历史事件解读有误的是( )
A.学生到天安门集会请愿
B.曹汝霖住宅被学生烧毁
C.体现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D.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1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
A. 各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B. 各国稳定的政局
C. 各国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14、在上海嘉定孔庙内有一个博物馆,馆内藏有一张我国迄今发现并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份殿试试卷——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这张试卷体现了( )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征辟制
15、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标志国际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欧洲联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16、分裂主义对国家统一和安全的危害非常大。为打击分裂势力,清朝前期加强对新疆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西域都护 B.设安西都护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设新疆行省
17、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办学模式被欧洲其它大学仿效,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源头的是
A. 巴黎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伦敦大学
18、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B.社会变迁影响服饰变化
C.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19、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文艺复兴
20、1929年12月底,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古田会议精神主要指
A.“工农武装割据
B.“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21、春秋的首位霸主是( ),最后一位霸主是( )。
22、德国天才的作曲家——____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_______和_______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渴望。
23、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917年________武装起义的爆发,吹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
24、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5、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被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26、开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事件_____
27、杰出的人物推动和影响着时代的变迁。
(1) 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他被誉为“圣雄”。
(2)凯末尔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艰苦斗争,创立土耳其共和国。1934年被授予 称号。
(3)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代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秦朝时负责统一文字的承相——
(2)唐朝时前往天竺取经的高僧——
(3)唐朝“安史之乱”的发动者两位——
29、妇女地位的提高
选举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 |
就业权 | 随着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 |
平等权 | 影响因素 | 历史、____等诸多因素 |
保障 | 1979年,____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30、内战爆发:
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______________,废除了_________________,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1、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大戏。美国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它诞生于18世纪70年代,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政策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世纪70年代、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界30年代,美国面临怎样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2)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分别属于哪一集团?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了什么政策?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从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32、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3、材料解析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5)材料五中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6)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太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2014年6月5日,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日关系研讨会在日本长崎举行。中方首席委员唐家璇指出,处理中日两国这种极其复杂的关系,必须有一些双方都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邦交正常化42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巨大发展,其重要基础就是恢复邦交时两国政府和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谅解和共识,以及《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原则精神。在他看来,就是三个词:以史为鉴、求同存异、世代友好。他表示,离开邦交正常化的原则精神,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民网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就中日双方来说,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阐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全面侵华做了怎样错误的估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