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有( )
A.家庭电话普遍使用
B.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2、2017年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卸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指出: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历史上面对不同的危机,美国及时做出改变,积极应对。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面临国家分裂的危机,林肯领导南北战争 ②面临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
③面临日本侵略,罗斯福领导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某同学梳理商鞍变法主要内容时列表如下,其中①处应填写
A. 奖励耕织
B. 确立县制
C. 严明法度
D. 统一文字
4、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疯狂进攻,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其中被称为“非洲年”的是
A.1951年 B.1952年
C.1960年 D.1990年
6、“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罗马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典文献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④文艺复兴学者的意图是希望恢复到古希腊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社会进入了( )
A. 电气时代 B. 电力时代 C. 铁路时代 D. 蒸汽时代
8、下图事件标志着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事件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9、下表为主要经济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变化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其它国家 |
1955年 | 36.3 | 17.5 | 2.2 | 44 |
1976年 | 24.9 | 21.7 | 8.1 | 45.3 |
A. 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B. 欧盟成立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C.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D. 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停滞
10、从1880 年到1914 年,西欧城市人口的比例几乎上升了40%。美国纽约和费城在1820 年各有居民10万人,到1870年,分别达到94万人和67万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1、就读某中学的李科告诉同学,他叔叔于 1972 年曾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他去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2、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鲁迅——《狂人日记》
C.达尔文——《天演论》
D.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13、2013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如果1993年欧洲联盟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美元 B.英磅 C.欧元 D.法朗
14、“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为俄国18世纪后期开始走向军事强国的改革并努力创造奇迹的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的改革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普京改革
15、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 )
A.列宁模式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实行多党制
16、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从表中时以看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项目 | 1928年 | 1940年 | 增幅(%) |
钢(万吨) | 430 | 1830 | 326 |
煤炭(万吨) | 3550 | 16660 | 368 |
棉织物(亿米) | 26.78 | 39.54 | 48 |
谷物(万吨) | 7300 | 9550 | 31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B. 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C. 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D. 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17、伟大的国家需要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人物来设计。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8、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是( )
A.盛泽镇
B.湖北汉口镇
C.苏州
D.广州
19、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20、“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的这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李自成
C.戚继光
D.郑成功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
(3)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 。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明朝中期,名将 率领军队,痛击倭寇,还给中国东南海域一片宁静。
23、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现状是“________”;世界格局朝着________方向(趋势)发展。
2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______________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5、德国天才的作曲家——____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_______和_______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渴望。
26、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这就是 ______ 。其具有司法权,设有 ______ 。
27、英国崛起的条件有地理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
28、蔡伦的历史贡献是_________,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__ 。
29、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B.18世纪49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杰出历史人物。
(1) 创作《黄河大合唱》鼓舞抗敌斗志。
(2)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政治家 开创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先河。
31、《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
32、阅读古罗马谚语,回答问题:
“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英语意思是: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条条大路通罗马。”英语意思是:All Roads Lead Rome.
请回答:①这两句谚语反映了罗马哪个时期的历史状况?这一时期有何特征?
②古代罗马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开始的时间分别在什么时候?
③第一句谚语反映了当时罗马人的一种心情?第二句谚语对今天的你有什么启示?
33、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后期,秦国通过谁的改革逐渐强大起来?他在军事领域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知道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成功改革有哪些?(举3例)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强大起来。请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在哪一年召开的?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至今的制度是什么?
34、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黄绿蓝《五四时期<每周评论>的启蒙思想传播》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有学者称洋务派的实践是“肤浅的近代化实践”,对此你如何理解?
(2)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等新文化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