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国四年后,火柴厂接踵出现,火柴畅销,盈利颇多,开创了山西火柴工业的黄金时代。1916年12月平遥豪绅、票号集资六万元,在平遥城外创办金井火柴公司员工.260余人日产“金井”或“金马驹”火柴70多箱。山西火柴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晋商经济实力雄厚
C.山西林木繁盛原料非常充足
D.火柴畅销,盈利多
2、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1895年5月2日)康有为等在“公车上书”中说道:“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两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这段材料反映出“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签订( )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始创于1911年,盛锡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著称于世,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1956年,天津盛锡福帽店厂实现了公私合营,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成为公有企业的途径是( )
A.政府出钱进行赎买
B.老板自愿无偿捐献
C.政府采取没收手段
D.企业参股国营经济
4、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建立强大的军队
B.提出明确的纲要
C.建立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阵地
B.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 由陈独秀发起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1912年的上海《时报》发表了名为《新陈代谢》的评论,其云;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评论反映民国初年
A.崇洋媚外的民众心态
B.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
C.混乱无序的社会现状
D.万象更新的社会景象
8、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扫除障碍的事件是
A. 外国人在中国香港、上海等地创办外文报刊
B.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
C. 1905年废除科举制
D. 商务印书馆编辑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9、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但近代中国落伍了。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 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邓世昌
D.康有为
11、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 改革经营模式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在此纪念馆内能看到下列哪一战役的复原场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淮海战役
D.上甘岭战役
13、身患绝症、鞠躬尽瘁,为兰考人民除三害的好干部是( )
A.周恩来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人公生于1844年,60岁去世,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A.搬出位于东交民巷的祖居
B.参加科举考试
C.参加中国同盟会
D.在商务印书馆做编辑
16、“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 解放战争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7、下图所示是西藏农奴获得解放后烧毁原农奴主剥削文契的照片。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19世纪七八十年代
D.20世纪九十年代末
18、右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珍贵历史文物。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毛泽东
D.孙中山
19、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B.开发上海浦东
C.中共十五大召开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诞生在这里,这里是( )
A.井冈山根据地
B.三湾
C.湘赣边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2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被载入宪法。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22、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_______。
23、______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党的好干部”是______。
24、目标:破袭日军的________,摧毁日伪据点。
25、1905年成立的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险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闹发为“民族””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6、《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________土地 |
目的 |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 |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_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27、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____年1月,失败于____年夏。
28、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创业难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其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1)______。 |
守业更难 | “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发现了青蒿素;农业科学家(2)_____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
成就伟业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3)_____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 (4)_____等优秀品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
29、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30、率领清军打败阿古柏军队,成功收复新疆的清朝将领是________。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艰难发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顺序写出建国之后我党在农村实行的各项政策。
(2)请写出这些政策的共同目的。
(3)其中实行A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实行D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意义?
(4)我国的农村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2、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所孕育激发出来的“五四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此,基本历史小组就五四运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走进历史)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时期,运动的中心和斗争的主力有哪些变化?
(体验历史)
(3)如果你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准备上街游行,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游行?游行的口号是什么?
(感悟历史)
(4)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它?
33、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34、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富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3—1957年年均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表
时间 | 工业 | 重工业 | 轻工业 | 农业 |
1953—1957年 | 18% | 25.4% | 12.8% | 4.5% |
(注:本表数字见《伟大的十年》)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的哪项重要措施?该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成什么土地所有制?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该改造过程中的哪一做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二反映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另外两个行业的改造方式又是什么呢?
(4)根据材料三,指出1953—1957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是什么?请举出一例当时该行业的重要成就。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