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B.麦收时节,我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C.着眼薄弱环节,注重查遗补漏,我市完善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未雨绸缪打响城市防汛战,确保港城安全度过汛期。
D.连云港籍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大开展,气韵沉雄,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风云变幻的百年秘史,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金砖国家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而任何在金砖国家之间挑拨离间的行为也都是不可容忍的。
B. 企业责任人应该学会通过平台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寻求帮助,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C. 商人推销其商品,往往把一些故事讲得惟妙惟肖,编得天衣无缝,让淘宝者信以为真,重金求购,结果可想而知。
D. 如果机器小猴进一步被赋予“人工智能”,或许真能产生一段如《A.I》里那样的小机器人找妈妈直至海枯石烂的动人故事。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颁发(bān) 催枯拉朽(cuī) 锐不可当(dǎng)
B.仲裁(zhóng) 翘首(qiáo) 眼花缭乱(liáo) 屏息敛声(liǎn)
C.浩瀚(hàn) 镌刻(juān) 筋疲力尽(jīn) 一丝不苟(gǒu)
D.娴熟(xián) 遁形(dùn) 振聋发聩(kuì) 惨绝人寰(huán)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撺掇(cuān) 戛然而止(jiā)
B.糜子(méi) 亢奋(kànɡ) 羁绊(jī) 销声匿迹(nì)
C.翩然(piān) 连翘(qiào)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D.龟裂(ɡuī) 陨石(yǔn) 雾霭(ǎi) 肆无忌惮(dàn)
5、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用自嘲的方式写出了自己滞留江汉的困境,饱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B.颔联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
C.颈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D.尾联诗人借用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已到暮年,毫无用处,不再向往朝廷。
【2】本诗“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和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修辞手法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其共同点。
6、默写
跟随语文课本一路走来,收获颇多:春去桃花源,我们看“中无杂树,(1)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林美景;随访小石潭,欣赏“潭中鱼可百许头,(2)_________”的惬意自在;来到洞庭湖,体会八百里洞“(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的阔大景象;移步破山寺,领略“(4)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的幽深意境;秋往杜甫草堂,感慨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5)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襟;偶遇卖炭翁,走进他“(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内心,不由地心生悲悯之情。
7、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1956年2月29日夜
②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③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④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
⑤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⑥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纯洁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1】用原文语句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真正的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分析了孩子过去和现在弹奏的差别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藤萝架下
肖复兴
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属地。对于我,便是天坛之内,再缩小,到藤萝架下;然后,再缩小,直至这一个藤萝架下。
②这是一个白色的藤萝架,在丁香树丛的西侧,月季园的北端。天坛有不少藤萝架,分白色和棕色两种,我觉得还是白色的好,春末时分,藤萝花开,满架紫色蝴蝶般纷飞,白色的架子衬托下,更加明丽。藤萝花谢,绿叶葱笼,白色的架子和绿叶的色彩搭配也协调,仿佛相互依偎,有几分亲密的感觉,共同回忆花开的缤纷季节。冬天,如果有雪覆盖藤萝架,晶莹的雪花,把架子净身清洗过一样,让架子脱胎换骨,白得变成水晶一般玲珑别透。一年四季,我常到这里来,尽管画得水平很臭,依然自以为是画了四季中好多幅藤萝架的画,画了四季中好多藤萝架下的人。
③童年我没见过任何一个藤萝架。第一次见到藤萝架,是我高三毕业那一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初试和复试,考场都设在校园的教室和排练厅里。校园不大,甚至没有我们中学的大,但是,院子里有一架藤萝,很是醒目。正是春末,满架花开,不是零星的几朵,那种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的明艳的紫色,像是泼墨的大写意,恣肆淋漓,怎么也忘不了。春天刚刚过去,录取通知书到了,紧跟着一个跟头,我去了北大荒。那张录取通知书,舍不得丢,带去了北大荒。带去的,还有校园里那架藤萝花,开在凄清的梦里。
④第二次见到藤萝架,是我从北大荒刚回到北京不久,到郊区看望病重住院的童年朋友。一别经年,没有想到再见到她时,已经是瘦骨嶙峋,惨不忍睹,童年时的印象,她长得多么漂亮啊,街坊们说像是从画上走下来的人。不知道是童年的记忆不真实,还是面前的现实不真实,我的心发紧发颤。我陪她出病房散步,彼此说着相互安慰的话——她病成这样,居然还安慰我,因为那时我待业在家,没有找到工作。医院的院子里,有一个藤萝架,也是春末花开时分,满架紫花,不管人间冷暖,没心没肺地怒放,那样刺人眼目,扎得我心里难受。紫藤花谢的时候,她走了,走得那样突然。
⑤是的,任何一个你喜欢去的地方,都是你以往经历中的一种投影,牵引着你不由自主走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你内心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以往岁月里的人影和光影。
⑥我的两个小孙子每一次从美国回北京探亲,我都会带他们到天坛,到这个藤萝架下。可惜,每次,他们来时都是暑假,都没有见到藤萝花开的盛景。这是特别遗憾的事情,不知为什么,我特别想让他们看到满架藤萝花盛开的样子。前年暑假,他们忽然对藤萝结的蛇豆一样长长的豆荚感到新奇,两个人站在架下的椅子上,仔细观看,然后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去摸它们,最后,一个人摘下一个,跳到地上,豆荚一下子成为手中的长刀短剑,相互对杀。
⑦转眼冬天又到了,再来到藤萝架下,叶子落尽,白色的架子,犹如水落石出一般,显露出全副身段,像是骨感峥嵘的美人,枯藤如蛇缠绕其间,和藤萝架在跳一段缠绵不尽又格外有力度的双人舞,无端的让我想起莎乐美跳的那段妖娆的七层纱舞。
⑧想起今年藤萝花开的时候,正是桑葚上市的季节,我用吃剩下的桑葚涂抹了一张画,画的是这架藤萝花,效果还真不错,比水彩的紫色还鲜灵,到现在还开放在画本里,任窗外寒风呼啸。
(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12月23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作者与藤萝架的几次相遇。
【2】“天坛有不少藤萝架,分白色和棕色两种”,为什么作者觉得还是白色的好?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两个人站在架下的椅子上,仔细观看,然后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去摸它们,最后,一个人摘下一个,跳到地上,豆荚一下子成为手中的长刀短剑,相互对杀。
【4】谈谈你对“那个地方,就是你内心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以往岁月里的人影和光影”这句话的理解。
9、请以“我终于翻越了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